一個意識不清的患者被救護車拉著連跑了5家醫院才找到床位,這個來自協和醫院急診科的“爆料”引起網友對生命搶救險遭遇“梗塞”的擔憂。
對此,北京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要求,在急救患者轉送時院前和院內須進行銜接,醫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或推諉急救病人,目前本市并無此類事件。這位負責人稱,將會了解情況并盡快約見120和999負責人商量如何進一步提高急救效率。
□事件
昨晚搶救室最后一張床進了個年輕患者,一進門就開始復蘇。正忙著,護士叫我出去,120又送來個意識不清的患者,我們沒床沒設備,提出讓他們轉送別家,120告訴我,到這里已是第五家,都沒床。看著家屬欲哭無淚的臉,心理防線頓時倒塌!全市急救資源不聯網,病人找床只能憑運氣,神奇的醫療啊!——于鶯
□聲音
網上掛號挺方便啊,病房聯網卻不行?那一一打電話詢問不行?為什么送到才說沒?智能醫療應該將全市的所有醫院的急診床位信息集成起來,然后讓120通過手機移動端訪問。——網友
■探因
床位信息溝通不暢通
120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轉院五次才找到床位確實鮮見,但“轉院一兩次是常見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各大醫院與兩大急救系統確實沒有統一的急救信息系統,急救中心并不掌握每家醫院急診科是否有床位、有多少床位等情況。
“如果沒床位的話,醫院會給我們打電話說不要把病人往那里送了,但床位騰出來的話,卻不會再來電話告知。”120急救中心負責人表示,信息溝通的不暢,使得急救人員也比較“頭疼”,有時患者送到醫院時卻被告知沒床,只得再向附近醫院打電話詢問,這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延誤搶救時間。
因雙方溝通不暢,有時急救車剛開出醫院,醫院床位就騰出來了,不僅患者得不到及時搶救,120的擔架車也因被“壓床”,降低了急救效率。
急救資源供需不平衡
記者從120和999兩大急救中心了解到,目前,本市急救需求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遞增,日均派車量已分別達到900次和800次左右,且呈增長趨勢。
對于鶯所稱目前急救通道并不暢通的情況,亞太醫院管理研究中心有關人員表示,急救中心轉院或者急送首選就近醫院,因為要保證病人的生命安全,每一分鐘都必須要爭取。即使有一天醫療機構聯網了,也還會有住不進院的情況。
于鶯坦言,協和醫院搶救室固定11張床,但經常會有二十一二個病人,見縫插針,到最后連加床都沒地方,沒儀器沒設備,吸氧的地方都沒有。
■舉措
將商討提高急救效率
北大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劉斯對于鶯的經歷表示深有同感,他說,前晚北大醫院急診也爆棚,搶救室加床都加滿了,有的病人在樓道里上呼吸機治療。“天氣變冷,心、肺、腦急性疾病高發,咱們的急救資源該聯網了。”
急救信息是否能聯網?如何保證生命搶救線的暢通?昨天下午,北京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要求,各大醫院急診科須與急救人員進行銜接,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需搶救的患者,比如呼吸、心跳出現異常,危及生命者需馬上送入急診室搶救,但目前本市有20%左右的急救呼叫并非真正需急救的患者,遇到這樣的患者,如醫院床位實在緊張,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轉院,重復轉院的情況比較罕見,可能與患者要求有關。
這位負責人稱,將會了解情況并盡快約見120和999負責人商量如何進一步提高急救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