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部網站的消息,近期有報道稱“食品添加劑六成無法檢測”,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然而,衛生部的相關負責人士表示,這一說法并不準確,實際情況與這一說法相差較大。目前,我國現行的2314種食品添加劑均具備相應的檢測方法,檢測方法與發達國家大致相當。
食品添加劑的檢測主要包括對產品質量的檢測以及其殘留量的檢測。對于產品質量檢測,現有的2314種食品添加劑均具備相應的檢測方法,具有資質和能力的檢測單位能夠開展相應的檢測工作,滿足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或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需求。對于食品中食品添加劑殘留的檢測,我國做法與相關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的通常做法基本相同。對于規定了具體使用限量和范圍的食品添加劑,如防腐劑、著色劑、甜味劑、抗氧化劑等,都制定了相應的檢測方法的標準。對于來自天然植物或按生產工藝需要適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如天然色素、增稠劑等,食品中本身就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風險較低,無需區別添加或天然存在的情況,通常不制定檢測方法。
一直以來,食品添加劑標準(包括使用標準和產品標準)的制定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衛生部2011年5月修訂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包括食品添加劑、食品用加工助劑、膠母糖基礎劑和食品用香料共2314種,并規定了使用范圍、用量和使用原則。這些食品添加劑品種在國內外廣泛使用,并經過了國際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的安全性評估。在《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規定的防腐劑、著色劑、甜味劑等332個常用品種中,已有274個產品標準(包括質量要求和檢驗方法),覆蓋率達82.5%。
目前,衛生部正在繼續加緊依法制修訂食品添加劑產品標準。為加強中國地方基層食品添加劑檢測能力建設,有關部門在十二五規劃中已作出安排。根據規劃,相關部門將不斷提升檢測機構的裝備水平和人員隊伍素質,加強包括食品添加劑檢測在內的食品安全監管的技術支撐。
衛生部表示,一直歡迎和尊重社會各界發揮監督作用,希望社會各界繼續關心和支持標準工作,并提出建設性意見,共同為提高食品安全標準工作水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