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浪科技、論文等媒體報道,3月10日,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艾滋病病毒》 (LancetHIV)發表了英國劍橋大學醫學教授RavindraKumarGupta的最新成果。
其中,論文指出“倫敦患者”血液中無法檢測出艾滋病病毒,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和之前世界首例成功治愈的艾滋病患者“柏林患者”一樣,他也接受了CCR5-32突變骨髓配型移植,因此論文再次證明了利用cc r5突變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艾滋病的可能性。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也給了治愈無數艾滋病患者,尤其是受母嬰傳播影響的兒童的希望。
此外,此消息一經發布,眾多關注者紛紛發表看法。其中一位網友總結說,這種療法是將CCR5基因突變為CCR5-32基因,CCR5的結構被改變,阻礙了HIV與T細胞的識別和結合。HIV T細胞的識別是病毒表面的某種蛋白質與T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細胞在CCR5的作用下發生浸潤。極少數人有CCR5-32純合突變型T細胞,可降低感染HIV的風險。
無論第一種說法是否正確,從其客觀積極的言論來看,我們都應該效仿。但由于社會各階層的知識和水平不同,不知不覺中,圍繞這個話題,各種罵戰也逐漸打響了!
通過評論不難發現,雖然大家的話題不盡相同,但大多集中在傳播途徑、治療方法等方面。因此,筆者整合了一些知識點,以期幫助大眾重新認識HIV。
01、血液傳播和想象不太一樣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指出,艾滋病病毒可通過血液和血液制品(包括不安全、不規范的介入醫療操作和共用針頭靜脈注射毒品的紋身)傳播,通過與感染者的血液、乳汁、精液、陰道分泌物等體液進行交換,可導致艾滋病病毒的傳播。
然而,這里的血液傳播并不僅僅指血液接觸。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如果是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新鮮血液,需要0.2毫升,也就是兩三滴左右,才能進入體內,才能引起感染。如果是儲存的血液,需要5毫升進入體內才會引起感染。
當然,量化條件只是科學實驗的結果,僅供參考。是否會造成感染也是受很多因素影響,還是要看化驗結果。
02、HIV母嬰傳播率不是100%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中“阻斷艾滋病病毒母嬰垂直傳播,單親家庭生育”一節明確指出了其相關內容。目前,降低艾滋病毒的母嬰傳播率是首要原則。對于病毒控制良好的產婦,在生產過程中有效避免了會陰側切、人工破膜、使用胎頭吸引器或產鉗助產(監測子宮內胎兒頭皮)等破壞性操作。產后提倡人工喂養,避免母乳喂養。出生后六周和三周。
03、夫妻雙方只有一人感染的“單陽家庭”仍可以生育
在男女家庭中,如果女方接受HAART,病毒載量已經得到控制,可以選擇體外受精。選擇捐精人工授精的男女家庭,完全可以避免艾滋病病毒傳播的風險。如果不接受捐精!也可以在男方進行HAART后進行,實現持續的病毒抑制!考慮排卵期自然受孕,這種情況下夫妻間感染的概率極低。
當一個HIV陽性的男人試圖在沒有病毒抑制的情況下自然受孕!HIV陰性女性在排卵期無套性交前后一個月內應服用TDF/FTC(或TDF 3TC)進行暴露前和暴露后預防。
此外,市面上的各種海外醫療也對此類群體有獨特的治療政策。傳說第四代試管嬰兒技術可以完全避免。當然,其真實性還需要艾滋病患者自己來證實。
04、不適用與所有人
新聞中提到的“CCR5突變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艾滋病”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適用于所有人,但可以為后續的HIV治療提供很大的幫助。
05、有效的HIV治療方式
迄今為止,ART(抗逆轉錄病毒)和HAART(高效聯合抗逆轉錄病毒)是最有效的HIV治療方法。
2019年5月4日,《柳葉刀》上發表了一篇重磅研究論文,提出在現有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下,即使進行無保護的性行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仍然是0%!也就是說,在現有治療手段的嚴格控制下,艾滋病病毒的傳染性是可以避免的。
目前國際上有六大類30多種藥物(包括復方制劑),我國目前有19種藥物可供治療,如下表所示。
06、藥物耐藥性是“新的敵人”
雖然我國能治療艾滋病病毒的藥物只有19種,但最大的困難來自于藥物的強大耐藥性和毒性作用。一方面,我們需要不斷地為每個患者個體化調整藥物,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新的耐藥藥物上市。對于患者來說,一旦沒有藥物可用,就意味著死亡的到來。
07、HIV疫苗還需多久?
與其他病毒相比,艾滋病病毒感染有其顯著的特點,這使得疫苗的開發更加困難。另一方面,HIV慢性感染條件下的高頻率變異和各種免疫逃逸策略,使得機體的免疫系統在HIV感染后控制HIV感染的能力明顯不足。
目前還不完全清楚什么樣的抗體和/或免疫細胞能夠提供針對HIV感染的有效免疫保護,以及通過什么手段可以獲得這些持久的保護性免疫。
因此,“疫苗”在短時間內取代“HAART”的可能性不大。未來,用顛覆性的科學思維去研發HIV疫苗,或許會有所幫助。
參考資料:
1.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年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沈。《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解讀。傳染病信息
3.譚曙光,史毅,劉軍,高福。艾滋病疫苗的突破需要顛覆性思維[J]。科學通報,2018,63(01):9-15。
4.吳雪云,沈,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的新進展。傳染病信息。第32卷2019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