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人:散V人
最近和一家的長輩聊天,聊到周邊醫院和私人診所的醫療技術。他說:“某某衛生站的醫療技術比你強。要不是合作醫療報銷,你們醫院會被某某衛生站搶走所有病人。”
激素醫生依然存在
群眾看療效,醫生治良心。至于某個醫療站的醫生,作為同事,他身邊哪個醫生在哪些方面比較好,或者說知根知底。
而他說的醫生,就是我們同事唾棄的“激素醫生”。現在基層醫生對激素的應用更加謹慎,一定程度上也怕被其他同事嘲笑。
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一些私人個體診所以營利為目的,為了獲得更好的聲譽,吸引更多的患者,仍然在隨便使用。
和抗生素一樣,激素也是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應用得當是救命藥,應用不當則是患者的禍根。
這幾年因為醫療質量的管理,工資全額發放后彼此競爭力下降,這種“激素醫生”很少了。
然而,由于私人診所面臨著生存、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滋生了一些片面追求快速療效的“激素醫生”,以此來傳播自己的好名聲,吸引更多的患者。
成本高昂讓一些醫生鋌而走險
基層很苦,私人診所生存很艱難,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這些結果,在我看來,是一個不正常的醫療價格市場的表現。
我們都知道,在行政手段的干預下,我國醫療市場的價格遠遠低于醫療價值,價格圍繞價值波動是經濟的必然規律。當價格遠遠低于價值時,市場要么萎縮,要么從其他地方補充。
近幾年醫療行業的絕大多數黑幕都是價格的另一種補充。
人民眼中的醫生都是黑心的;醫生在政府眼里是腐敗的;在醫生眼里,醫生的勞動得不到正常的回報,生活清貧。
這也是為什么醫改這么多年,醫療行業仍然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相對于絕大多數人的收入,高昂的生活成本導致很多人的可支配收入有限。在有限的可支配收入中,醫療費用相對昂貴,但在整體收入水平和高昂的生活成本中,醫生收入微薄。
正常渠道收入微薄,高昂的生活成本讓一些心存僥幸的醫生不得不鋌而走險,變相拉病人,多做檢查,開大處方等。從而造成更大的醫療費用。這是一個不健康的醫療市場中不健康的醫療環境。
這些年來,醫改的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醫療價格的畸高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人們已經認為醫療費用非常昂貴,他們將很難接受任何進一步的增加。
尤其是在現階段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生活成本相對較高,免費支出相對較少的情況下,提高醫療費用對公眾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一個健康的醫療環境是離不開一個健康的醫療市場
毋庸置疑,目前的醫療環境不盡如人意,無論是政府、民眾還是醫生。而且這樣的醫療環境也不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健康環境。
人們希望降低醫療費用,或支出的相對比例。政府希望有限的保障資金能夠有一個平衡,實現健康中國的偉大戰略。而醫生想要的就更簡單了。——安居樂業,僅此而已。
健康的醫療環境離不開它的執行者,醫生,很難保證一個醫生如果沒有生活工作的收入,會變相向其他地方要錢。
一條魚生病了,那是魚的問題,而當一個池塘里的魚都生病了,難道我們不應該想想是不是這個池塘的水的問題?
沒有健康的醫療市場,就很難營造健康的醫療環境。然而,健康的醫療市場無法回避醫療價值與其對應的醫療價格之間的問題。
醫療費用比較貴,但是如果人們的其他生活成本比較低,可支配收入比較高,那么相對來說,醫療費用就沒那么貴了。
當然這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可以避免各種不確定性,讓瑣碎變得簡單。就像美國的醫療,沒有保險你會破產,有保險的醫療費用還是比較理想的。
病人希望的是,如果他生病了,他會有一個醫生。他看病的時候,醫療費用他是負擔得起的,他自己支付也不會影響他的正常生活和生存。
對于醫生來說:沒有相應的醫療價格,就不會有醫生或者更優秀的醫生來給病人看病,不健康的醫療市場會讓更多的醫生看起來很尷尬,從而造成更大的社保基金浪費。
健康的醫療環境離不開健康的醫療市場。只有國民經濟時代不違背經濟規律的健康醫療市場,才能有大家都滿意的健康醫療環境。
原標題:“那個醫生技術比你們醫院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