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49種藥,就不用實行兩票制了!
昨日(1月12日),寧夏藥品集中采購網發布《寧夏回族自治區短缺藥品清單(2018年第一批)》,49種藥品被認定為短缺藥品。
這些藥不執行兩票制
根據《通知》要求,《短缺藥品清單》的藥品,主要是基本藥物和急(急)癥藥品,暫不實行“兩票制”管理。這些藥物包括溴隱亭、丙基硫氧嘧啶、維生素K1和許多其他廉價的“救命藥”,這些藥物以前在全國范圍內處于緊急狀態。
眾所周知,兩票制切斷了產品代理的環節。藥品從工廠到醫院只允許開兩次發票,一次是從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一次是從流通企業到醫院。因此,兩票制對于洗牌不合規的中小商家,提升行業集中度有著非常顯著的影響。
但今年以來,多家藥企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業績下滑主要受兩票制推進影響。從此前上市藥企的三季報來看,不少藥企因“兩票制”損失慘重。
藥企必須按規定備貨、送貨
根據要求,配送企業應積極聯系藥品生產企業采購儲備,儲備量不得低于各級醫療衛生機構3個月的用量。
同時,藥品生產企業和藥品流通企業應嚴格履行合同。對違約、配送未能及時影響臨床用藥的企業,特別是拒絕為偏遠地區提供配送服務的企業,要嚴格執行藥品采購不良記錄管理和市場清場制度。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通報稱,吉林醫療機構拖欠貨款情況不容樂觀。今年3月,吉林53個縣市共欠藥費2.2億元;今年7月,55個縣市累計欠款近3億元。這種情況在寧夏這個更偏遠的省份更為嚴重。
這些數字對于大的商業公司來說可能只是微不足道,但是對于那些輻射到基層醫療機構,甚至是小地方、偏遠地區的地方小商業公司來說,這可是關系到他們正常運營的重要事情!
同樣的懲罰,但懲罰不同。根據通知規定,對違反合同、無正當理由不按時付款或變相延長付款期限的醫療機構,要及時糾正,情節嚴重的自治區藥招辦將給予通報批評。
我們不知道知情批評對醫療機構的約束力有多大。但是我們能感受到兩票制下藥企的壓力,尤其是這些錢少事多的短缺藥。
我們希望,在不實行兩票制的同時,醫院能及時還錢,真正保證用上廉價藥。
不會,對于藥企來說,即使不實行兩票制,過程依然是殘酷的。
附:寧夏回族自治區短缺藥品清單(2018年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