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六區三甲醫院逐步向平原甚至山區布局;與核心區深度合作的中小學校也將在北京山區陸續建成;全市范圍內,每萬常住人口就配3個以上全科醫生……24日上午,《北京市“十三五”時期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正式發布,市發改委副主任王強對《規劃》進行了重點解讀。
因地制宜
城內醫療資源向城外“安家”
記者梳理發現,“布局”是《規劃》提出的第一個重點,北京各區域將在“十三五”時期得到因地制宜的安排。
具體來說,城六區將更加舒適:部分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在更大區域布局,老城區平房區、老舊小區和城鄉結合部社會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升級”。對于城六區以外的平原地區,要積極承接好城六區優質公共服務資源。王強表示:“要推動一些大醫院向平原區疏解,計劃建設北大第一醫院南區、武警總醫院房山院區、同仁醫院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院區、友誼醫院順義院區等,實現平原地區每個新城均配置優質三級醫院資源。合理布局將解決人民在就醫保健時向核心區扎堆的局面。”
對于山區,將在義務教育階段繼續新增一批與城六區優質資源深度合作的中小學校;推進區中醫、婦幼等專科醫院建設。
北京城市副中心要以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質量,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社會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承載能力,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范區。
查漏補缺
推進退休人員醫療費異地結算
通過“補短板”來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是《規劃》提出的第二個重點。什么是短板?王強舉了個例子:“比如當前北京在三甲醫院布局、婦幼保健院床位建設方面的服務并不均衡,這都是需要補上的結構性短板。”
《規劃》指出,要牢固社會保障網底,要提升社會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市第三兒童福利院、市級救災捐贈物資儲備庫及分庫等重大項目。
教育領域,重點是積極推進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及后續行動,差異化增加小學、初中學位,大幅增加優質高中學位。加快充實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多種方式增加幼兒園、中小學教師配備。100%公辦學校實現就近入學,逐步實施高中階段免費教育,高中階段毛入學率超99%。
“十三五”時期還將提供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強化居民健康管理,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不低于3人。切實保障全面二孩政策順利實施,重點新增婦產、兒科醫療資源,各區都要配備一所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的婦幼保健院。
養老服務體系也將進一步完善:實現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全覆蓋,建設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完善醫療保險信息系統,推進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共建共享
志愿者占常住人口兩成以上
《規劃》還在增強便民利民服務能力和推進全社會共建共享方面提出了具體安排。
《規劃》提出,通過加強社區建設和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好社會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實現“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全覆蓋。提升信息化水平,開展“互聯網+公共服務”,加強公共服務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應用。
同時,要創新社會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繼續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范圍和規模,加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鼓勵志愿服務和慈善,建立社會組織、志愿者參與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長效保障機制,力爭實名注冊志愿者人數占常住人口的比例達到20%以上。王強解釋說:“這份《規劃》更加注重共建共享,通過人人參與、人人盡力,實現人人享有、公平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