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正在積極研發和應用一種備受矚目的黑科技技術。這項技術為人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助您一臂之力。去年10月,中山六院消化內科主任高翔教授團隊成功推出了內地首個適合中國人群腸癌篩查的糞便基因檢測項目。患者只需4.5克大便,檢測其中是否含有腸癌基因,就能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中山六院消化內科主任高翔教授介紹,這項技術在I、II期腸癌檢測方面表現出極高的敏感性,對癌前病變的腺瘤也有高達64%的檢測敏感性。其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這項技術僅在中山六院開展,市民可到醫院消化內科、結直腸外科或簡易門診掛號,請醫生開具糞便基因檢測(腸癌篩查)套餐單據,再按照流程領取裝置采樣送樣。經過7個工作日,患者就能拿到自己的檢測報告。
如果檢驗結果為陽性,則建議進一步做腸鏡檢查。如果檢驗結果為陰性,則建議隔一年再進行糞便基因檢測。據高翔介紹,在小腸疾病的篩查領域,則需要使用另一項黑科技——智能膠囊消化道內鏡系統。它的全名叫做智能膠囊消化道內鏡系統,又稱醫用無線內鏡。目前有進口和國產兩種產品。
患者只需將膠囊鏡吞下去,當它經過食管和胃后,進入小腸時,醫生利用體外的圖像記錄儀和影像工作站,接收到它拍攝到的腸內畫面,就能了解受檢者的整個消化道情況,尤其是小腸內的損傷、腫瘤等病變,從而對病情做出診斷。膠囊鏡安全無創,完成檢查后可從肛門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