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耳聾基因篩查項目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啟動。今年新疆將投入500萬元,對1萬名新生兒、聽障群體進行耳聾基因芯片技術檢測,以盡早診療、預防和減少聽力殘疾發生。該項目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計生委列為2015年百項民生工程之一的重大舉措,由自治區撥付專項資金支持,將完成11900例患者的篩查工作,盡早發現新生兒聽力障礙,并為成年耳聾患者做好健康咨詢和提前干預。
耳聾是常見遺傳病之一,約60%的先天性聽力障礙由遺傳基因引起。對致聾基因進行篩查,可以幫助聽障者明確自身致聾因素,了解后代聽障和家人聽障風險。例如,藥物中毒性耳聾是可以預防的。如果盡早發現藥物致聾基因,避免使用該類藥物,患者和家人就可以保護聽力不受傷害。對攜帶致聾基因的成人進行婚育指導,還可以幫助他們生育聽力健康的寶寶。
通過該篩查項目,對聽障高危人群,通過指導用藥、指導生育、佩戴助聽器或安裝人工耳蝸,可使絕大部分遺傳性耳聾及其引發的語言障礙得以避免。同時,新疆將在新醫大一附院的技術支持下建立多民族、多族群耳聾基因樣本庫和信息數據庫。新疆約有22.4萬聽力障礙殘疾人,占全區殘疾人總數的18.15%,聽力殘疾已成為新疆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溫浩表示,耳聾基因篩查項目啟動后,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務專家將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首批將在烏魯木齊市、昌吉市、喀什市、墨玉縣、莎車縣、庫車縣6個縣市開展檢測工作,后期有望擴展到中亞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