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執業藥師《證》,時限6個月,藥店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未來會怎樣?藥店會像業界懷疑的那樣集體被殺嗎?
3月15日晚,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執業藥師“掛證”現象;
3月1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及時布置央視3.15晚會曝光案件查處工作》的通知;
3月19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于開展藥品零售企業執業藥師“掛證”行為整治工作的通知》。
就這樣,全國范圍內對藥店執業藥師的集中“圍剿”清理開始了,時限為6個月。藥店人不僅陷入了集體“沉默”,還有多少藥店會在這場戰役中倒下?清理之后,有多少藥店可以正常營業?
重慶被抓“典型”,全國開展整治
3月15日晚,央視曝光了重慶20余家藥品零售企業執業藥師“未注冊”、無憑處方銷售處方藥的現象。甚至有評論寫道:為什么重慶幾十家藥店的執業藥師集體消失了?
從此,執業藥師“持證注冊”徹底暴露在全國公眾面前。
在以前,如果可以算是業內公開的“秘密”,如今,執業藥師面臨的不僅僅是全國消費者的集體聲討,還有監管部門的集中“圍剿”。
眾說紛紜,“喊冤”與“討伐"聲都有
執業藥師“掛證”現象是否是執業藥師群體粗放式發展、藥店合規管理壓力過大、目前執業藥師群體發展的“特色現象”造成的?
還是在藥店行業“小”、“散”、“亂”的大背景下,是某些人胡作非為造成的?是因為一些不合規的藥店老板“鉆空子”嗎?為什么央視記者暗訪發現,還是有藥店老板說:“(藥店)都關門了”要查。
對此,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看法。
讀者1:正常現象。全國都是這種情況。法不責眾!
讀者2:是不是要把所有藥店都關了,然后去醫院排隊拿藥?
讀者:現在醫生可以多點執業了。藥師為什么不能多點執業?太不公平了,只有看病才能賺大錢,而藥劑師卻要受罰。
除了以上觀點,還有另一種尖銳的聲音!
讀者4:一個個我們喊冤,我們這些遵紀守法努力學習開藥店的人不冤嗎?
讀者5:是的,早就應該了。現在的情況是,誰都可以開藥店,心臟病患者來店里。為了盈利,保健食品患者建議服用后雙下肢水腫。
.
除了以上兩種代表性觀點,更多的藥學人不禁呼吁《執業藥師法》盡快出臺,認清執業藥師的崗位性質,逐步改變“重醫輕藥”的工作環境,逐步提高執業藥師的待遇和地位,走上科學發展的道路。
藥店執業藥師數量嚴重不足
說到執業藥師“注冊”,讓人不禁想到當前執業藥師市場供需嚴重失衡的問題。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通過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總人數已達103萬人。
然而,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注冊執業藥師只有468019人,其中實際注冊在社會藥店的只有41萬人。
一方面,103萬執業藥師中,注冊藥師人數不足一半,完成注冊的只有46.8萬人,其中部分執業藥師不在社會藥店從業。
也就是說,大量通過執業藥師考試的人并不在社會藥店工作,大量存在于醫院和藥企生產部門。社會藥店執業藥師數量嚴重不足;
另一方面,考慮到全國零售藥店總數為45.4萬家,一旦2020年全面實施藥店分類管理政策,按照政策要求的執業藥師數量,執業藥師的市場需求缺口將非常大。
對此,業內有觀點認為:面對球隊畸形的發展現狀,一味整改是不夠的。要“堵”要“疏”,引導發展很重要!
只有對藥學服務給予足夠的尊重,對執業藥師行業給予足夠的重視,科學引導執業藥師隊伍的發展,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保障其權利和地位,才能逐步改善“證書失效”現象。
否則“一棒子”下去,所有藥店都會倒閉,這不是公眾希望看到的。
待遇差、地位低,未來發展迷茫
業內普遍認為,執業藥師的配置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社會問題。如果采取強制政策,很容易導致中小藥店的消亡,嚴重影響藥品供求關系,極大影響藥品的可及性。
此外,還有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在中小型藥店中,許多是位于偏遠農村地區的基層藥店。目前在常用藥經常短缺的情況下,小藥店根本負擔不起高昂的運營成本。一旦所有的藥店都被關閉,基層用藥勢必受到影響。
原標題:最后期限到了。清除執業藥師“證書”,藥店集體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