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斯利康在三季度業績報告中透露,Imfinzi(durvalumab)或將成為首個在中國市場獲批的PD-L1抑制劑產品。
Imfinzi(durvalumab)自2017 年 5 月在美國獲批上市后,當年全球的收入僅有1900萬美元,而其實現顯著增長是從2018年2月被FDA批用于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開始,2018年全球收入高漲至6.33億美元。剛剛過去的2019年前三季度,I藥全球銷售額達到10.45億美元,增長趨勢明顯。
回到中國市場,盡管目前PD-1領域打得火熱,但在PD-L1方面則稍顯冷靜,還未有任何相關產品獲批上市。而如若阿斯利康能夠拔得頭籌,勢必將對其一路看漲的中國業績表現再加一把火。
01 生存期明顯提升
最近,阿斯利康剛剛宣布Imfinzi(durvalumab)和化療構成的組合療法,與添加抗CTLA-4抗體tremelimumab的三重組合療法,在一線治療IV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III期臨床試驗POSEIDON中,達到了主要終點和關鍵性次要終點。與單獨化療相比,兩種組合療法都為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帶來統計顯著且有臨床意義的改善。
與此同時,最新PACIFIC(太平洋)研究證明免疫治療可以顯著延長接受放化療之后III期不可切除肺癌患者的無疾病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III期臨床試驗PACIFIC研究結果顯示,在標準同步放化療后Imfinzi(durvalumab)治療,降低了患者近32%的死亡風險,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期(PFS)為17.2個月,對比安慰劑組延長PFS超過11個月。
在今年6月舉辦的ASCO年會上,PACIFIC研究又公布了3年總生存率(OS)結果,達到了驚人的57%。PACIFIC(太平洋)研究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一經發表,美國NCCN指南就更新了III期肺癌的指南推薦,把同步放化療后durvalumab(簡稱I藥)免疫治療列為III期肺癌的標準治療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免疫治療首先是在IV期肺癌開展臨床研究的,對于20~40%的IV期患者顯示了很好的療效,不僅可以明顯的控制腫瘤的生長,也能夠顯著延長患者的總體生存期。此次治療階段由IV期提前到III期,使得人們對未來更長生存擁有更多信心。
非小細胞肺癌是十大PD-1/PD-L1高應答率癌癥之一,同時又是這10種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類型,因此是PD抑制劑最大的賽道。無論是一線治療還是聯合/雙聯合療法,和同樣賽道的PD-L1抑制劑企業相比,I藥的臨床進展無疑為后期比賽尋找到一個相對的好姿勢。
以前對于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5年生存率可達到15%,而IV期的五年生存率僅為5%左右。從進展上,III期患者生存時間將大幅提高,投放I藥的時間也將增長。被列入NCCN指南,相當于率先進入非小細胞肺癌III期的賽道,并且區別于PD-1抑制劑,成為唯一進入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的用藥選擇。
此外,除了在非小細胞肺癌上取得明顯進展外,在小細胞肺癌上,I藥也有矚目表現。
事實上,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選擇非常有限,5年生存率只有6%左右。而在2019年世界肺癌大會的全體會議上,III期臨床試驗CASPIAN的詳細臨床數據顯示,針對未經系統性治療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Imfinzi(durvalumab)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總生存期。
根據公布的臨床數據顯示,相比于小細胞肺癌標準治療,即最多6周期的化療以及可選擇的預防性腦放療,durvalumab聯合4周期的標準化療(依托泊苷聯合順鉑或卡鉑)可顯著改善總生存期,具有統計學意義和臨床意義。在經過durvalumab聯合化療治療后,超過三分之一的小細胞肺癌患者18個月后依然健在,這對于極度惡性的小細胞肺癌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數據。
02 摩拳擦掌
2019年前三季度阿斯利康核心藥品銷售額排行中,Imfinzi(durvalumab)排名第七,全球銷售額達10.45億美元,相比2018年同期的3.71億美元增長180%,可以預見市場份額呈不斷增長趨勢。
此外,2019年前三季度阿斯利康腫瘤領域產品增長幅度54%,總值達63.93億美元,其中中國區腫瘤領域銷售收入10.23億美元,同比增長67%。可以預見的是,Imfinzi一旦在中國獲批,將繼續幫助阿斯利康提升在中國市場的業績表現。
根據阿斯利康三季度報告顯示,在2019-2020晚期管線項目時間的計劃中,將于當年Q4提交Imfinzi(durvalumab)在中國針對小細胞肺癌(SCLC)和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NSCLC)適應癥的審批。
從目前全球市場來看,已經上市的PD-L1抑制劑共有三家,2016年5月獲批的羅氏阿特珠單抗(Tecentriq)、2017年3月獲批的默克輝瑞阿維單抗(Bavencio)和2017年5月批準阿斯利康的德瓦魯單抗(Imfinzi)。而在適應癥上,三家針對肺癌及膀胱癌則均有布局,在肺癌和乳腺癌常見瘤種細分領域進行一線治療和聯合療法等多種方式。
與此同時,國產PD-L1也有多家企業進行布局,處于III期臨床狀態的企業僅有基石藥業CS1001、江蘇恒瑞SHR-1316、康寧杰瑞/思路迪共同開發的KN-035三家,II期臨床的有百濟神州BGB-A333、和鉑醫藥/科倫博泰共同開發的A167、兆科腫瘤/Sorrento共同開發的Zhaoke Oncology,更多企業仍處于I期階段。
顯然,盡管中國市場雖未有PD-L1抑制劑正式獲批上市,但正在申報審批和布局的企業也不在少數,賽道的爭奪也勢必愈發激烈,因此率先進入市場就愈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