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聲不響的,京東在醫藥業務板塊已形成醫藥分銷、自營+平臺B2C、藥品O2O的全面覆蓋。
近日,動脈網(微信:vcbeat)對京東在醫藥業務板塊的布局進行了梳理。
京東在醫藥業務板塊已經成了從醫藥流通到終端消費者輕問診及購藥送藥的全面覆蓋,具有較強的業務關聯性和協同性,京東在醫藥板塊的投入已不容小覷。
健康到家
京東到家定位是生鮮O2O電商平臺。而健康到家是京東到家平臺下的一個業務子版塊,通過與線下藥店合作,對消費者提供藥品配送服務,配送方式為眾包物流平臺達達。
達達配送成立于2014年6月,是基于眾包和移動互聯網提供同城即時配送的平臺。具體方式為機構和個人在達達平臺下單,配送人員接單之后按照訂單要求在規定時間送達并獲得報酬,可理解為物流配送的分享經濟。
去年6月,達達與京東到家合并為新達達,京東擁有新達達47%的股權。合并之后,二者業務獨立發展,達達為京東到家提供配送服務。
新達達的眾包物流平臺目前已經覆蓋全國300多個重要城市,擁有230多萬眾包配送員,服務超過40多萬家商戶,日單量峰值超過200萬單。
新達達的眾包物流平臺,通過移動和眾包的的方式,為國內眾多的零售、服務和O2O企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規模化的‘最后三公里’物流配送服務,希望成為O2O電商們的基礎設施,達達物流平臺是新達達進行全國擴張及品類擴張的基礎。
新達達在超市生鮮業務上繼續使用“京東到家”的品牌,除了上面提到的醫藥業務之外,京東到家還包含超市生鮮、外賣餐飲、上門服務等業務,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等19個城市,合作的門店數量超過4萬家,注冊用戶超過2500萬。
具體到醫藥業務板塊,接入京東健康到家的門店數量為5000多家,日均訂單量7000單左右,客單價在53-56元,其中OTC藥品占到70%,日化、消字號、器械等也有可觀的份額。
以此判斷,下一步京東的打算是提高知名度和客單價,讓健康到家為更多的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京東到家在業務拓展上也有一定的優勢。京東到家在京東商城擁有一級入口,京東商城數億的流量可以便捷導入到京東到家;同時,京東到家還擁有獨立的APP,能夠有效留住重度用戶。
事實上,從消費者行為來說,購藥本身是一類低頻業務,與類似生鮮這樣的業務進行綁定,可以有效提升業務的曝光度,便捷的入口也能持續吸引新用戶進駐。
值得一提的是,動脈網體驗發現該板塊還有烏鎮互聯網醫院的入口,用戶可進行免費的圖文/視頻問診,并取得電子處方,解決了處方藥處方來源的問題,對慢病及長期用藥者來說,非常便捷。
從市場環境來看,目前做藥品O2O業務的公司包括快方送藥、叮當快藥、阿里健康“先鋒聯盟”等。前兩者都是以自建門店為主,業務范圍拓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后者與健康到家業務類似,全國覆蓋的范圍亦有重合,或可看做未來藥品O2O業務的方向。
平臺+自營B2C
除了藥品O2O之外,京東此前早已布局另外一塊針對終端消費者的醫藥業務,即去年5月上線的京東大藥房。
京東大藥房的前身是京東旗下京東善元(青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2013年收購的青島安吉堂大藥房,2015年11月,安吉堂正式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C證,可進行對終端消費者的藥品售賣。
京東自營藥品B2C的邏輯,主要的目的是補全交易的品類以滿足消費者“一站式購齊”的消費習慣。
京東在醫藥B2C上做法是平臺+自營B2C。平臺B2C指的是京東醫藥類目接受其他擁有互聯網藥品交易C證的企業入駐,類似于德生堂大藥房、健民大藥房、益豐大藥房等,主要售賣OTC藥品及個護健康、滋補保健、成人用品等;自營即京東大藥房,同時經營OTC藥品和處方藥,處方藥購買流程是提交申請→藥師電話回撥確認→京東藥房郵寄。
目前尚沒有京東醫藥業務經營情況的確切數據,但此前有消息稱去年雙11期間京東大藥房訂單超過10萬單,京東醫藥全網數據超過4個億,以此預計,京東醫藥B2C(平臺+自營)年銷售額數字不菲。
事實上,近年醫藥電商(B2C)成長速度驚人,年均增長率均保持在50%以上。截至2016年末,持有醫藥電商C證件的企業近600家,全年交易額超過200億。今年1月,國務院又下達行政命令,取消了醫藥電商B、C證的審核,對京東醫藥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
B、C證審批取消之后,也會有大批醫藥商業公司涌入,或可推動行業良性健康發展。業務層面的探索亦可倒逼行政改革,促進網售藥全面放開及處方藥解禁。
醫藥分銷已獲得國字頭入場券
京東的醫藥分銷業務,較C端業務的拓展還要為早。資質文件顯示,京東于2014年12月23日就拿到了醫藥電商A證(為醫藥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提供交易平臺,即醫藥B2B),該證書的有效期至2019年12月。
去年5月18日,京東又與上海醫藥宣布達成合作,雙方將在戰略、資本、業務三個層面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要知道,上海醫藥可是國內醫藥流通真正的“翹楚”,年報顯示其2016年營收達到1207億,醫藥流通業務占到總收入90%以上。京東醫藥B2B與上海醫藥達成合作,等于拿到了醫藥流通的“國”字級入場券。
根據當時的協議內容,雙方將在處方藥電子商務領域展開合作,共同建立處方藥的線上銷售平臺及線下倉配網絡。
同時,雙方將增資上海醫藥大健康云商股份有限公司(上藥云健康)。具體形式為上海醫藥以增資方式將上海醫藥眾協藥業有限公司(“上藥眾協”)100%股權注入上藥云健康;京東則以現金以及相關資源作價,對上藥云健康實施增資。
作為雙方合作的主要承接平臺,上藥云健康主打“電子處方”、“藥品數據”、“患者數據”三大平臺,電子處方對接醫院HIS系統及自費藥處方系統;藥品數據對接零售藥店庫存配送信息;患者數據可跟蹤患者長期的就診、購藥、用藥信息。以此整合,市場規模及增量空間非常可觀。
京東醫藥藥京采官網信息顯示,現已上架品類包括呼吸、消化、泌尿、心腦血管、抗過敏、抗腫瘤等類別藥品,藥品提供商包括廣東振康醫藥、北京悅康源通醫藥、四季匯通醫藥、河北眾信醫藥等,配送范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廣東四個省區。
除此之外,京東在其他領域的采購打法也被延續下來,可為采購商提供“白條”金融服務。“藥白條”資料稱,藥品采購專享先下單后付款,最高額度為50萬,30天內免息。
實際上,在線下藥品采購中,醫藥公司墊款非常常見,京東醫藥將此模式承襲下來,或可獲得采購商的首肯。
綜上,京東在醫藥業務上布局可羅列為B2B、B2C(自營+平臺)、O2O(合作藥店+眾包配送)三大板塊,如果幾塊業務產生協同(比如合作藥店用京東醫藥采購,以及開設旗艦店),或可驅動京東醫藥在醫藥領域構建足夠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