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等慢性疾病在我國發病一直呈上升趨勢。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間,我國人群慢病死亡占總死亡的構成從76.5%上升到83.5%。近日,中國紅基會、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等聯合啟動慢病綜合管理項目,將在全國300多家醫院的心內科或者內分泌科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慢病教育;同時,還將開發智能終端系統,進行慢病篩查與評測,利用手機軟件記錄和監測患者數據,提高慢病高危人群的篩查率、治療率、管控率和達標率,最終實現慢病健康管理。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病之首,是造成國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據估算,我國每年約有350萬人死于心血管病,每10秒鐘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孫寧玲說,慢病管理項目引入智能風險因素評估體系,可以通過心血管風險模型對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進行全面篩查,檢出心血管疾病的潛在高危人群,并制訂出個性化的疾病干預方案。糖尿病也是常見的慢性病,北大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郭曉蕙說,針對這部分人群可利用創新的移動APP增強患者系統性的血糖管理,患者只需下載血糖管理APP記錄并監測相關數值,形成血糖檔案,為醫生復診提供診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