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意漸濃,市內各大醫院的腹瀉患者數量也逐漸上升。例如,東莞市兒童醫院每天門診能接到十余例腹瀉患者。記者了解到,東莞每年秋季腹瀉發病高峰期為11月至1月,主要原因是由輪狀病毒引發的。如果孩子出現嘔吐、發熱,一天之內大便次數超過3次,呈黃色水樣或蛋花湯樣,家長需警惕。此外,6個月到3歲的小孩是腹瀉的高發人群。
輪狀病毒腸炎,是秋季腹瀉的主要病因,常見癥狀包括嘔吐、腹瀉、大便稀薄,孩子還可能伴有發熱。南城醫院兒科主任黃德力也表示,目前接診秋季腹瀉的孩子不多,主要還是以呼吸道感染為主。按照往年的經驗,輪狀病毒活躍期一般出現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這時天氣逐漸變冷,輪狀病毒易傳播。
預防秋季腹瀉的關鍵在于注意日常衛生,如勤洗手、飲食衛生,以及常消毒餐具、玩具等。此外,避免在病毒高發期帶小孩去公共場所,減少接觸其他人和致病源。南城醫院防疫科醫生表示,輪狀病毒疫苗是一種帶甜味的口服紅色藥水,一次口服1瓶,一般2個月以上的小孩就可以接種。
輪狀病毒疫苗屬于二類疫苗,需要市民自己出錢,形成抗體需要一段時間,接種后需要半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起效。如果孩子出現秋季腹瀉,家長應保持冷靜,輕癥患者在一周左右就能恢復正常。然而,家長也不可大意,因為腹瀉容易導致脫水。
南城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張應洪表示,無論是輪狀病毒還是諾如病毒引起的腹瀉,都是自限性疾病,家長不必過于緊張。如果孩子出現輕癥癥狀,一周左右就能恢復正常。但家長仍需關注,因為腹瀉容易導致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