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備受社會關注的《在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推行“兩票制”的實施意見(試行)》正式對外公布。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共有1.3萬多家藥品批發證照的流通企業,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不到5%,集中度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懸殊。然而,在《改革規劃》中,也提到了“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立藥品出廠價格信息可追溯機制,形成1家年銷售額超過5000億元的超大型藥品流通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批發市場總額的90%以上。”這一目標與之前提出的“培育形成一批網絡覆蓋全國、集約化和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大型藥品流通企業,藥品零售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市場總額40%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率達50%以上”有所不同。對此,有流通專家表示,一系列骨牌般的效應將快速產生:兩票制”將打破藥品市場流通規律,某種程度上行業成本會增加。大批代理型商業淘汰,地市級配送型商業公司迎來發展機會可以直供終端了。大型醫藥商業將快速布局地市級網點搶占市場底價代理工業企業面臨挑戰高開高返或自營網絡的企業面臨機會。那些靠倒票生存的商業公司因為失去原有價值將被淘汰。
按照“兩票制”的政策設計,“兩票制”實施后,部分企業過去通過過票商業公司完成資金費用的循環基本被斷路,使長期以來過票公司得以生存的空間被壓縮、過票功能瓦解,加上自今年5月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營改增”稅改政策,大量靠倒票生存的商業公司在這些組合政策下,原有價值喪失,面臨淘汰出局,流通企業數量將因此政策會大量減少。而“兩票制”國家文件中規定的藥品流通集團型企業與全資(控股)子公司或全資(控股)子公司之間調撥藥品可不視為一票,將明確利好集團型藥品流通企業;同時隨著政策執行深入,大批代理型醫藥商業公司、中小型醫藥商業公司勢必需要轉型或尋求被兼并,將為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集團進一步加快兼并重組釋放機會,進一步提高藥品配送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