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即將過去,我們來盤點一下藥品終端零售市場的變化。在過去的一年中,化學藥、中成藥和保健品仍然是藥店的主營品類。然而,與往年高端滋補類產品在藥店的高增長率不同,今年由于藥材價格等因素,冬季藥店滋補市場需求偏弱,中低價位的補血口服液彌補了部分銷售。
除此之外,2016年藥店的中成藥銷售還有其他的一些特點。以青島市場為例,我們可以以小窺大,為大家提供參考和借鑒。首先,中低價位中成藥更受青睞。在藥店,2016年中成藥銷售占比較高的品類是感冒類、補益類和胃腸類用藥。感冒類中藥市場占比高于補益類,今年由于氣候變化等因素,青島市場感冒類中成藥需求旺盛,如國風苦甘顆粒、天士力穿心蓮內酯滴丸等品牌中成藥銷售提升明顯。
其次,品牌對終端市場的維護很重要。品牌中成藥的高品質與好療效是銷售提升的基礎。顧客的接受程度高,回頭率高,店員也愿意推廣。此外,工業資源正不斷向終端傾斜,針對品牌產品陸續推出專項合作方案,如藥店慢病(MTM)工程、江蘇康緣骨健康項目等,品牌與終端共同深耕慢病市場,合力做大慢病“蛋糕”。
最后,顧客對品質、品牌的需求增強,長期的健康教育讓顧客愿意為健康長期投資,適當服用滋補類中成藥,預防疾病的發生發展非常必要,身體狀態的改善也增強了顧客的信心。因此,品牌對終端市場的維護,使零售終端可以放心地長期合作,有效保障雙方利益。
總結起來,2016年藥店的中成藥銷售市場正在逐步同化,顧客養生保健水平逐步提高,如春季服用舒肝類,夏季補心排濕,秋季滋陰潤燥,冬季補腎,常采用自我藥療模式,讓治未病的中成藥得以一展身手。同時,品牌和終端的共同合作也使得藥店銷售更加火爆,品牌中成藥的品質和療效得到了更多顧客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