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將全面實施醫保付費總額控制,這意味著全省二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覆蓋率要達到80%以上,并且逐步形成醫保付費總額控制與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等相結合的復合付費方式。6月4日,從省人社廳傳來消息,此舉有望抑制過度用藥和“小病開大藥方”的現象。
早期醫保實行按項目付費,醫生檢查越多、用藥越多,收入就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大處方、過度醫療行為。如果實行按人頭、按病種、總額付費,過度治療就會無利可圖,醫生只有通過控制醫療成本、降低醫療費用來獲得合理收入,從而調動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如果按病種付費,即按照某類人的某種疾病的診斷、檢查、治療和療效等綜合考慮,定出一個費用標準。這樣如果以前一種病需要住院5天、藥費3000元才能治好,在實行按病種付費后,病人只要在住院3天、藥費1000元就能解決問題。
那么,付費方式改革后,會不會導致醫療服務質量降低?記者了解到,我省將同步建立配套的監管措施,加強對醫療服務的監控,重點防范推諉病人、降低醫療服務質量,防止醫療費用向個人轉嫁。建立“結余留用、超支分擔”的激勵約束機制,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