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又名佛指柑、銀杏、公孫樹子,是銀杏的種仁,也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材,常被廣泛應用于食療養生。中醫認為,白果具有斂肺氣、定痰喘、止帶濁、止瀉泄、解毒、縮小便的功效,主治哮喘痰嗽、帶下白濁、小便頻數、遺尿等。因此,秋季秋燥傷肺、咳嗽痰多的人可以適當食用白果。此外,白果還具有除濕止濁的效果,可與薏米一起食用,對于赤白帶下、小便白濁的人也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營養學認為,白果果仁富含多種營養元素,包括淀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C、核黃素、胡蘿卜素、鈣、磷、鐵、鉀、鎂等微量元素,以及銀杏酸、白果酚、五碳多糖等成分。經常食用白果,可以滋陰養顏抗衰老,擴張微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使人肌膚、面部紅潤,精神煥發,延年益壽。
在食用白果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種仁中的黃酮甙、苦內脂對腦血栓、老年性癡呆、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腦功能減退等疾病具有特殊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2. 吃白果中毒了應立即洗胃或洗腸導瀉,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溶液,以稀釋血中毒濃度及治療脫水,并可給服蛋清、活性炭。同時給予對癥處理:抽搐者給予鎮痙劑,面紫紅者給予氧氣,呼吸興奮劑,和進行人工呼吸。
3. 兒童生吃7~15枚白果即可引起中毒,炒熟后毒性降低。一次食入量過多也可能導致中毒。
4. 5歲以下的幼兒應禁吃白果。
5. 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長期服用白果。
白果中毒的表現癥狀主要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紫紺等,同時還有明顯的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的表現,如頭痛、極端恐懼感、驚叫、輕微的聲音及刺激即能引起抽搐,意識喪失或昏迷。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因此,在食用白果時,應嚴格控制量,避免過量食用,尤其是對于兒童和孕婦等特殊人群,更應注意安全。同時,食用白果時應選擇新鮮、無病蟲害的果仁,并確保徹底煮熟或制成蜜餞后再食用。
總之,白果是一種營養豐富、具有多種藥用價值的中藥食材,廣泛應用于食療養生。然而,在食用白果時,也應注意安全和衛生,避免過量食用,尤其是對于兒童和孕婦等特殊人群。在食用白果時,應注意選擇新鮮、無病蟲害的果仁,并確保徹底煮熟或制成蜜餞后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