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醫院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消息屢見不鮮,這已經引起了眾多媒體和公眾的關注。供應商能在合同期內拿到貨款的情況寥寥無幾。廣東一次性醫療器械經銷商陳宏宇在接受賽柏藍器械采訪時表示:“敢邁出那一步的人,都是真正豁出去的人,只是冰山一角,我們群體中的大多是只能再等一等,再催一催,再找熟人問一問。”他所說的困境并非孤立無援,許多經銷商都曾面臨類似的困境。
馬鵬飛是一位進口醫療設備制造商,他的貨款已經拖欠了19個月,醫院的回應是沒有錢,因為他們資金周轉困難,按照規定時三個月款項回籠,合同里也注明了,卻沒了下文。馬鵬飛說:“我們要在供應貨款的時候讓醫院滿意,但在醫院回款的時候,也要想方設法的讓醫院愿意。”他們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資金周轉問題,還需考慮如何與醫院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許燕和陸永平是一對負責耗材生意的夫妻搭檔,他們共同經營著一個一次性耗材供貨業務。他們說:“有的醫院等一等就回款了,有的醫院已經拖3年了,金額不大就放棄了。”他們認為,醫院拖欠貨款的行為并不會影響到耗材供應商的供應,因為供應商可以采取多種途徑解決回款問題。
專家表示,為了解決醫療設備回款難的問題,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監管。目前,一些經銷商通過舉報或維權來尋求解決方案,但這些方法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專家指出,解決醫療設備回款難問題需要從上而下的治理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