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根據調查顯示,我國高端醫療器械的70%-80%依賴價格昂貴的進口或外資品牌,導致檢查費用高,患者負擔加重,并且外資已經開始進軍基層醫療市場,如果任其發展,醫保資金將無力承擔。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國的醫療器械市場被外資占據?我們該如何應對?
經濟之聲獨家調查《外資醫療器械壟斷困局》今天請聽下篇《打破外資壟斷 本土醫療器械亟須扶持》。
首先,使用進口或外資品牌醫療器械,雖然是一種無奈,但國內高端設備要么生產不了,要么沒有競爭力。比如大型血管造影機、超導核磁共振等大型檢查設備,國內幾乎沒有企業能生產;而心臟起搏器等醫用耗材,雖然能生產,但是品種少、產量小,不足以與外資形成競爭。
醫療設備,尤其是高端的,與我國技術發展的水平有關,也跟我們醫療技術的水平有關。造不出大型設備,一方面與我國醫療技術儲備匱乏,基礎研究跟不上有關;一方面也要歸咎于重視不夠,研發資金投入不足。
政府應該把醫療衛生看得更重,投入要更多。例如航天技術,相信在國際上我們都是很了不起的。為什么醫學技術在國際上的差距會這么大呢?政府要把醫療衛生看得更重,投入要更多!
在高端醫療器械方面,我們因為缺乏技術,而受制于人。但是在血管支架、B超、心電圖等醫療器械上,則完全是因為國產設備沒有形成良好的市場聲譽,而將市場拱手讓人了。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醫用耗材--心臟支架,國內有五六家企業能生產,但是在臨床上卻受到醫生和患者的冷落。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中低端醫療器械生產基礎,但80%是中小型企業,技術力量相對薄弱,也沒有形成良好的市場聲譽。因此,國產設備并不一定不如進口的。但是,國內還缺乏對醫療產品價值的科學評價體系。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首先,建立公平的評測平臺,允許創新產品價格明顯高于仿制產品,鼓勵創新。各類招標應該落實《政府采購法》,優先采購自主創新醫療器械。在安全性、有效性相當的基礎上,鼓勵使用國產醫療設備,尤其是醫保支付政策要扶持。
從制度上講,如果使用進口的儀器和國產的儀器,在醫保報銷比例上要是不一樣的話,也是調節。引導醫院更多的采購國產產品,這樣才能保護民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