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人們對茶的認知也有所差異。大多數人把茶當作解暑消渴的飲料,而過去郎中方士則將茶視為“萬病之藥”。相傳,藥王孫思邈在太白山采藥時,因口舌干燥而嘗試了葉片,發現神清氣爽。后來,他不僅自己經常飲用這些葉片,還將它們送給病人做茶飲,治愈了許多人的疾病。如今,茶葉的健康益處越來越受到科學家的關注和研究,如防輻射、抗癌、保護心血管等。
茶葉中含有的多種營養和生物活性物質,如茶多酚、微量元素、鉻等,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防止血栓形成、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作用。根據國內外研究,茶葉的健康功效有預防癌癥、調節血脂、降低血糖、增強免疫功能、防止吸煙損傷等。
然而,茶葉并非適合所有人,濃茶傷身,輕者傷脾,重者傷腎。例如,茶葉型氟中毒患者攝入過多含氟量高的茶或茶葉制品會導致慢性氟中毒,出現疲乏無力、食欲不振、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此外,大量飲用濃茶還可能稀釋胃液,降低胃液的濃度,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
因此,學會正確泡茶、喝茶非常重要。專家指出,要達到以茶養生的目的,至少要做到“三看”:了解茶的屬性,找到最佳的飲用方式;根據個人年齡、生理期和性別選擇合適的茶;根據季節選擇適合的茶品。此外,要掌握“三看”方法,看茶、看人、看季節,以達到最佳養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