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項多中心2期臨床試驗(NCT03945084)在2022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泌尿生殖系統癌癥研討會上公布。該試驗評估了Zejula(中文商品名:則樂,通用名:niraparib,尼拉帕利)與最佳支持護理(BSC)聯合治療在晚期尿路上皮癌(UC,最常見的膀胱癌類型)患者中的臨床效果。與最佳支持護理相比,Zejula與BSC聯合治療并沒有改善患者的臨床結局。
該試驗由意大利都靈大學與Tesaro公司(葛蘭素史克旗下腫瘤學公司)合作贊助,葛蘭素史克(GSK)提供Zejula。該試驗納入了58例不可切除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U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4-6個周期鉑類化療作為一線治療,并且沒有任何疾病進展的證據。這些患者以2:1的比例被隨機分為2組,接受Zejula+BSC聯合治療(n=39),或僅接受BSC治療(n=19)。
2組患者的性別和中位年齡相似。總體而言,中位年齡為69.6歲(范圍:44.4-84.8),74.1%的患者為男性。Zejula組患者最常見的是內臟(48.7%)或骨骼(23.1%)疾病,而BSC組患者最常見的是內臟(57.9%)或僅淋巴結(31.6%)疾病。Zejula組患者接受順鉑治療的可能性(61.5%)高于單純BSC組患者(31.6%)。
結果顯示,2個治療組之間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相似:Zejula+BSC組為2.1個月,BSC組為2.4個月(調整后的危險比HR=0.87;95%CI:0.46-1.67;p=0.68)。Zejula+BSC組6個月PFS率為28.2%,BSC組為26.3%。共有47例患者具有已知的分子圖譜,21例患者具有同源重組修復(HRR)突變,其中6例患者具有已知的致病性HRR突變。
當研究人員僅評估HRR突變的患者時,治療組之間的中位PFS沒有差異;2組都是2.0個月。然而,這一分析受到患者人數少的限制。Zejula+BSC組的3級或以上治療期不良事件(TEAE)發生率高于BSC組,分別為65.8%和15.8%。Zejula+BSC組最常見的3級或以上TEAE為貧血、血小板減少和疲勞。
Zejula的活性藥物成分為niraparib,這是一種口服、高度選擇性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劑,可利用DNA修復途徑的缺陷,優先殺死癌細胞,這種作用模式賦予了該藥治療存在DNA修復缺陷的廣泛類型腫瘤的潛力。PARP與廣泛的腫瘤類型相關,尤其是乳腺癌和卵巢癌。
Zejula由Tesaro公司研制,該藥是一種潛在同類最佳(best-in-class)的PARP抑制劑,這是由于其差異化的療效、每日一次的劑量和優越的藥代動力學特征,包括其穿越血腦屏障的能力。
2016年4月,強生旗下楊森與Tesaro公司簽訂了一項全球(日本除外)合作及許可協議,獲得了Zejula治療前列腺癌的獨家權利。2016年9月底,再鼎醫藥與Tesaro公司達成許可協議,授權獲得了Zejula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的權利。2018年12月,葛蘭素史克以51億美元(約合40億英鎊)將Tesaro公司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