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4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紹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的相關情況。國家衛健委的表態為希望發展互聯網醫院的機構吃下一顆定心丸。曾益新表示,《意見》釋放了五個方面的信號,包括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優化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互聯網+藥品”供應保障服務方面進行明確、推進“互聯網+保險結算”、以及鼓勵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
此外,曾益新還特別提到了解決掛號難的問題,表示互聯網可以發揮一定的推動作用。互聯網醫院可以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醫療機構為主提供服務的模式,另一種是互聯網公司和企業申辦互聯網醫院。同時,在醫療安全方面,國家衛健委將從三方面加強監管,包括明確行為的邊際、強化責任、以及提高監管能力。
焦雅輝則著重介紹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中的兩種互聯網醫院模式。第一種模式是醫療機構為主提供服務的模式,醫療機構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拓展服務時間和空間,并把互聯網醫院作為醫療機構的第二名稱。第二種模式是互聯網公司和企業申辦互聯網醫院。此外,互聯網醫院必須落地在實體醫療機構,并按照統一監管的要求進行線上線下監管。
曾益新還強調了解決掛號難的問題,指出互聯網可以發揮一定的推動作用。通過開發手機APP和使用預約掛號平臺,患者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機和電話進行掛號,預約時間甚至能精確到半小時。此外,患者就診過程中,還能實現診間移動支付。
在《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中,要求二級以上醫院利用互聯網為患者提供便利的服務,并制定落實衛生健康信息的標準和規范。此外,按照標準,在平臺上把醫院的信息整合起來,便于患者查詢和應用。通過這些措施,做到“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產生的數據全程留痕,可追溯,并保證訪問處理數據的行為可控、可管,確保患者的就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