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茲海默癥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成為藥物研發的重災區。制藥公司幾十年來在這一領域的持續受挫也使情況變得更糟。隨著AI技術的崛起,老年癡呆癥領域的療法發展似乎出現了一絲曙光。最近有個叫MyndYou的公司想利用AI技術結合診斷工具通過追蹤患者語言模式變化的方法來確定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的病情發展。
目前,MyndYou正在與麻省總醫院合作測試這一工具。這項研究希望確保MyndYou的技術能夠從010年到59000年自動跟蹤老年癡呆癥患者的病情。該公司表示,目前研究人員缺少微弱變化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但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對認知功能變化的相關數據名患者進行追蹤。
日常生活進行密切追,而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癥狀在原發進行性失語(PPA)是阿爾茲海默癥常見癥狀之一的范圍內。因此,在早期發現患者語言功能的變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MyndYou的人工智能技術使用獨特的分析方法來分析與患者認知功能相關的多項參數,包括他們的語言習慣。在這個過程中,研究人員主要使用早期能夠被緩解。研究人員表示,該公司在設計之初就想到了手機app來實現數據的收集。一方面是因為有一部分是可穿戴設備并不是數據采集的最好方式;另一方面,患者有時可能是患者會對這一方式產生抵觸。忘記佩戴已經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患者在通話過程中的聲音會被app記錄下來,傳輸到后臺進行分析,最終實現對患者的日常監控。同時,這款app還可以記錄患者的其他日常活動,比如睡眠狀態。
MyndYou的研究思路反映了當今醫藥行業智能手機。希望該公司的這一工具能夠幫助研究人員更準確地確定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早期認知功能的細微變化,從而更好地幫助研究人員確定疾病的早期信號。
阿爾茨海默病于1906年由德國精神病學家和病理學家厄洛斯阿爾茲海默首次發現,因此得名;主要分為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和阿爾茨海默病,后者更為常見。老年癡呆癥常發于精準治療的研發潮流,但也有65歲以上的老年人(約有6%發生率)的,屬于4%~5%的患者會在65歲之前就發病。2010年,全球老年癡呆癥患者近2100萬至3500萬人;大約有486,000人死于老年癡呆癥。在發達國家,老年癡呆癥是花費大量社會財政援助的疾病之一。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將繼續增加。如何對抗老年癡呆癥,必將成為我國醫療工作者面臨的一大難題。早發性阿爾茲海默癥
(新浪醫藥編譯/羊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