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從2009年提出至今,老百姓的看病難題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閆希軍做客新華訪談時表示,如今醫院都只扮演一個角色,沒有形成分級分類有層次的保障醫療體系,引入市場機制來競爭是未來醫改的關鍵。
閆希軍認為,應從政策和機制兩個方面著手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政策方面,國家可從制度上指導醫院的投資和建設,出臺政策放開部分醫療市場,鼓勵民營資本的投資。國家財力則向公共平臺傾斜,不再建設一個又一個醫院。
引入市場機制來競爭是今后醫改的關鍵。閆希軍建議,我國應逐步形成“三級”聯動的醫療保障體系,有效分散各類需求,讓不同需求的人到不同的地方去看病。
閆希軍進一步闡釋說,在“三級”聯動的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中,公立醫院逐步從經營性中逐步淡化出來,恢復其公益性;教學單位重點放在建設研究型醫院,緊跟醫學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創新,不斷研究新的疾病醫療手段;積極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和民營企業投資康復醫院。
據了解,此前我國曾出臺多個文件鼓勵形成分級診療模式,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分級診療工作并不理想。閆希軍以綜合醫院和康復醫院之間雙向轉診為例,介紹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醫療資源向大醫院集中,形成“醫療頂端優勢”,相關科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綜合醫院轉出病人的動力不足;康復醫療機構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提高;患者對轉診過程存在顧慮;醫療保險對康復醫療項目支付水平較低。
為促進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服務體系建設,閆希軍今年帶來了《關于促進綜合醫院和康復醫院協同發展的建議》。據了解,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經把康復醫療作為醫療衛生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形成預防、治療和康復相結合的醫療服務體系。
針對如何提高綜合醫院下轉病人積極性的問題,閆希軍建議相關部門在政策設計上,在縮短綜合醫院住院天數的情況下建立雙向轉診的利益平衡機制,必要時通過考核綜合醫院平均住院日指標,實現硬性分流。
閆希軍同時建議,大力發展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鼓勵綜合醫院和社會資本采用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建設康復醫院,實現專家、信息、醫保和臨床路徑互聯互通,通過早期康復介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建立臨床和康復一體化的創新醫療服務模式。另外,通過完善醫保支付方式,增加醫保延伸支付的范圍和額度,鼓勵患者盡早轉入康復醫院。(婁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