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無良商販偷賣豆漿精,勾兌豆漿幾成行業潛規則。記者調查發現,豆漿精不僅有賣的,而且渠道很豐富,有的店主甚至會熱心教授勾兌技巧。
在濟南七里堡市場,一家同時經營調味品和食品添加劑的店主從鄰家的店面拿出了一桶豆漿精,介紹說,一罐這樣的豆漿精為48元,一般這一桶能做200杯豆漿。記者看到這桶豆漿精上標有1kg,勾兌比例在0.1%-0.5%之間的字樣。店主表示,一般顧客都以為黏稠的豆漿比較好,其實很多就是用了過量的豆漿精和增稠劑,讓豆漿喝起來有黏稠感。
在另一家專門銷售食品添加劑的店鋪,老板從里面的貨架上,也拿出了一罐名為“豆漿粉香精”的產品。并介紹說,這種產品一個月能出好幾十罐貨,這種豆漿精其實本身并不能直接兌出豆漿,它的主要作用其實是增加豆漿的香味,一般一升水里放4-5克就夠了。
記者發現,這些香精產品信息除了保質期、廠家、和貯存條件外,也有產品配料,但說明卻很簡單,只有“食用香精輔料、食用香料”等幾個字。與真正的豆漿相比,打磨出來的豆漿成稀薄的糊狀,明顯含有許多豆子的殘留物,喝起來口齒間有種“澀”的粗糙感覺,而且豆腥氣比較濃。在杯中加入一點豆漿精,豆漿香味立即變得更加濃厚。
山東輕工業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崔波告訴記者,在國家標準規定范圍內使用食品添加劑對人體是安全可靠的,沒有毒害作用,但像這種香精,上面根本沒有標清產品成分,很難判定消費者在使用這種香精后會有怎樣的后果。由于沒有國家標準,鮮磨豆漿和調制豆漿無法區分界定,近乎隨意的添加行為無疑會對消費者產生危害。(山東臺記者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