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近日成功舉行了首次醫用耗材網上集中交易。經過交易結果分析,首批血管介入類、非血管介入類、電生理類和起搏器類高值醫用耗材平均降價19%。此次醫用耗材網上集中交易于11月1日開始,經過省藥采中心組織的二次交叉審核,最終形成了2620條網上集中交易限價目錄和1140條備案交易目錄,涉及169家生產企業、333家配送企業。
此次醫用耗材網上集中交易,安徽省4類醫用耗材產品最后形成的平均限價與外省中標價及國家衛生計生委成交候選品種平均價相比,降價率約為19%,與本省省市級公立醫院此前實際采購均價相比,降價率為16%。例如,上海某公司的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醫院上報采購均價為12.6萬余元,最終限價為9.88萬元,降價幅度近3萬元。
今年,安徽省將公立醫院醫用耗材納入以省為單位集中采購范圍,由省藥采中心搭建網上集中交易平臺,實行掛網交易,合理限價,公立醫院通過聯合采購、帶量采購,進一步降低價格。納入網上交易范圍的醫用耗材,全部實行電子化、信息化交易,交易信息全部公開。按照工作進度,安徽省將于今年年底前啟動第二批醫用耗材(骨科植入類、神經外科類、體外循環類、血液凈化類、眼科材料類、口腔科類和其他類)網上集中交易工作,并根據醫用耗材網上集中交易的運行情況及周邊省份的招標結果,對集中交易限價進行動態調整。
政府在此醫用耗材采購中的角色應從“包辦”轉為“服務”,不再直接干預供需雙方,而是制定游戲規則、搭建平臺、限制價格、加強監督。這樣既能控制醫用耗材價格,又能防止新的權力腐敗。衛生改革后的政府職能應更多從微觀轉向宏觀,從直接參與轉向間接調控,從插手代辦轉向提供服務。安徽省的實踐也說明,職能調整后,衛生行政部門沒有變輕松,仍有很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