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根據北京市衛生局的消息,兒科屬于政策性虧損科室,醫院發展兒科積極性不高。在教育體系尚未恢復兒科專業前,本市將先從調整兒科醫療服務價格入手。目前,衛生部門和市發改委等正在對相關工作進行討論和調研。
北京市衛生局醫政處處長陸明介紹,去年全市兒科的門診量達到1100萬人次,住院13萬人次,兒科的接診壓力非常大。但與不斷增長的兒科就診需求不相適應的是兒科專業醫護隊伍。陸明表示,目前本市兒童共有195萬,常住兒童還在以每年22萬人的速度遞增。但全市兒科醫生只有1785人,護士2105人,平均一個醫生要承擔1000多個患兒的醫療保健任務,這還不算外地患兒。
因為醫學院校取消了兒科專業,所以專業人才的培養受到很大局限。陸明介紹,過去十年間,本市一共增加兒科醫生400余人,平均每年僅新增40人。醫療服務價將調整。
陸明表示,因為兒童用藥量少、輔助檢查少、收費項目少,醫療收入明顯低于其他科室,作為與傳染病科室并駕齊驅的“政策性虧損科室”,兒科日益淪落為醫院的邊緣科室。即使是北京兒童醫院,也是依靠診療人次基數大來保障醫院運營。
業內專家認為,在上述現狀沒有得到改變的情況下,醫學生顯然不愿意從事兒科專業,醫學院校沒有動力發展兒科體系,即使依靠行政手段也無法維持長久。只有改變現行扭曲的醫療服務價格機制,讓兒科醫生的合理價值得到體現,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狀。
加大兒科建設投入。為了讓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更加重視兒科建設,本市已經把綜合醫院兒科建設情況納入醫院等級評審和每年考核指標體系之中。不能說因為利潤少就不開,兒科是綜合醫院必須配備的科室。同時,本市將從財政、價格、醫保等方面加大對兒科建設的投入力量,包括對兒童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的調整、兒童專屬藥品等問題都已提上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