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最近,廣東省發改委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了監督檢查,對20家醫療機構開出了行政處罰告知書,對相關違法收費行為合計處罰金額1079萬元。但相對于“萬眾矚目”的藥品價格,醫療服務收費更具專業性,醫院與患者之間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亂收費現象可能更加隱蔽。新聞中稱,除了開出千萬罰單之外,有關部門對違規醫療機構的懲罰措施還有盡快退還患者費用、整改收費行為以及對相關規范進行深入學習等。在筆者看來,有關部門還可針對亂收費責任人以及醫院負責人進行處罰,尤其是多次違規的相關責任人更應該引入行政問責。若市民懷疑醫院亂收費,相關
最近,廣東省發改委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了監督檢查,對20家醫療機構開出了行政處罰告知書,對相關違法收費行為合計處罰金額1079萬元。其中,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涉及違法收費項目高達27項。省發改委對醫院亂收費的情況開出了上千萬元的大罰單,讓人拍手稱快。 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大多數人將目光聚焦在藥品價格上,近年來取消藥品加成銷售等政策出臺,也說明了對藥價監管力度的加強。但相對于“萬眾矚目”的藥品價格,醫療服務收費更具專業性,醫院與患者之間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亂收費現象可能更加隱蔽。此次被曝光的亂收費問題,比如超聲檢查被分解成多種檢查收費等違規行為,專業性極強。對非醫學專業的普通市民來說,即便看到了診療清單也很難發現醫院的“貓膩”,要不是有關部門及時曝光,可能至今很多花了冤枉錢的市民仍然蒙在鼓里。要填平醫院和患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的鴻溝,當然不可能要求病人家屬都成為醫學專家,而是要具備專業技能、負有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有所作為。 相關部門應規定醫院“開門辦醫”,制定讓老百姓監督醫院收費項目的具體措施。比如將政府指導價在醫院顯眼位置公布,方便市民比對。若市民懷疑醫院亂收費,相關部門應有快速處理機制,讓專業人士在短時間內介入方便百姓維權。其次,對亂收費行為進行懲罰不止于退款和罰款,還要落實責任到人。新聞中稱,除了開出千萬罰單之外,有關部門對違規醫療機構的懲罰措施還有盡快退還患者費用、整改收費行為以及對相關規范進行深入學習等。在筆者看來,有關部門還可針對亂收費責任人以及醫院負責人進行處罰,尤其是多次違規的相關責任人更應該引入行政問責。若只是把鞭子打在醫療機構身上,相關責任人和負責人可能并不覺得“肉疼”。只有責任到人,才能避免類似問題一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