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代謝后,大部分產物會排出體外。然而,長期用藥可能會導致極少數代謝產物在體內積累,引發結石問題。這些藥物包括抗生素、避孕藥和消食藥等。抗生素如頭孢曲松的代謝物可能與體內鈣離子結合形成晶體,長期服用會在膽囊和腎小管沉積,部分人可能出現結石。甲硝唑與鈣離子結合會生成不溶性沉淀,增大結石風險。此外,磺胺類藥物的代謝產物在尿中溶解度低,同時吃酸性食物、藥物也可能形成結晶,增大結石風險。避孕藥如雌激素會影響肝膽功能,使膽汁合成減少,膽固醇分泌增多,影響膽囊的收縮和排泄功能。長期服用可能造成膽汁淤積,增大膽結石風險。消食藥如大山楂丸等含山楂,含單寧酸較多,與胃酸作用易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引起胃結石。
為降低結石風險,建議服用這些藥物時多喝水,幫助代謝產物排泄。服藥半年以上者,每半年定期做膽囊、腎臟和胃部B超。對于有結石病史的患者,在使用這些藥物之前應與醫生溝通。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閻敏提醒,如發現身體不適,應立即就診,以避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