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雜志《自然通訊》 12月26日發表論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唐博士和沈德良副教授為第一作者,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教授和副教授為通訊作者:干細胞由聚合物合成。與天然干細胞相比,這些干細胞不僅具有相同的療效,還具有降低癌癥風險、提高保存穩定性等諸多優勢。這項新技術也適用于合成其他類型的干細胞。這項研究是開發真正實用的干細胞產品的重要一步。
干細胞可通過分泌蛋白質、遺傳物質等因子加速受損組織的自我修復,療效已被廣泛證實。但相關實驗表明,它會對人體造成潛在的危害,如誘發腫瘤快速生長、免疫排斥等。而且天然干細胞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點,如易碎、保存困難、提取過程復雜等。
這一次,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簡單實用的干細胞合成技術。他們用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的高分子乳酸-羧基乙酸合成細胞模擬粒子(CMMP),然后在粒子中加入從天然心臟干細胞中提取的蛋白質生長因子,最后用心臟干細胞的細胞膜包裹粒子,得到人工心臟干細胞。
體外實驗和對患有心臟病的小鼠的實驗證明,CMMP和天然心臟干細胞在促進心肌細胞生長方面具有相同的功效。柯城解釋說,CMMP不含細胞核,因此它不會復制并導致腫瘤。包裹它們的細胞膜可以繞過免疫系統,直接與心臟組織結合進行修復,從而避免了干細胞治療的兩大風險。
在接受《張金英科技日報》采訪時,CMMP的研發成功意義重大。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全世界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藥物和手術治療效果有限。合成干細胞拓寬了干細胞治療的領域和途徑,具有臨床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