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業內流傳國家醫保局關于4 7家藥品集采擴容企業的座談會紀要,主要包括:
1.藥品范圍:第一批入選的25個常用名稱;
2.地區:全國除4個7市和福建、河北兩省以外的所有省區;
3.企業范圍:本輪開標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所有原研和仿制藥生產企業;
4.約定劑量:各地區公立醫院、定點民營醫院、軍隊醫院的報告劑量按一定比例作為約定劑量。如果一個投標獲得50%的數量,兩個投標獲得60%的數量,三個投標獲得70%的數量;
5.投標規則:所有企業(包括原研究企業)以不超過4.7的中標價格申報,直接選擇最低報價的企業,其余企業依次決定是否接受最低報價,直至有3家(或以上)入選企業待定。根據報價高低,企業輪流選擇省份(1、2、3、1、2、3……),所選省份報價數量之和即為該企業同意的數量;
6.期限:2個中標品種1年,3個(或3個以上)中標品種2-3年;
另據了解,正式文件將于今年10月前下發,年底進行招標,明年開始實施。相應的,行業內也掀起了新一輪的藥品降價潮。
那么,在之前選定的25個通用名中,投標企業將面臨哪些原研廠商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廠商?競爭情況如何?另外,到目前為止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應用現狀如何?7月份新采用的品種有哪些?我們給你先睹為快!
一、25個第一批4+7中標藥品及通過一致性評價廠家匯總
上表統計了截至2019年7月29日通過首批4個7中標藥品一致性評價的25家企業的情況。
二、2019年7月新增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品規
截至2019年7月29日,7月份有11個新產品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其中6個規格為289個目錄品種。
三、2019年7月新增視同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品規
根據GBI來源數據庫,截至2019年7月29日,7月新增5個仿制藥,其中4個已被納入《中國上市藥品目錄集》。
四、仿制藥一致性評價通過企業達3家及以上品規
截至目前,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或被視為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企業3家及以上,共25個產品。其中包括:
富馬酸替諾福韋酯片(0.3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獲9家企業批準;
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0.5g)8家公司獲批;
瑞舒伐他汀鈣片(10mg)、蒙脫石散(3g)6家企業獲批;
頭孢呋辛酯片(0.25g)、鹽酸二甲雙胍片(0.25g)、瑞舒伐他汀鈣片(5mg)5家企業獲批;
阿莫西林膠囊(0.25g)、恩替卡韋膠囊(0.5 mg)、異煙肼片(0.1g)、恩替卡韋分散片(0.5 mg)、阿托伐他汀鈣片(10mg)、鹽酸左西替利嗪片(5 mg)、格列美脲片(1mg)、格列美脲片(2mg)8個產品。
3家企業通過的9個產品規格分別是: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20mg)、利培酮片(1mg)、聚乙二醇4000粉(10g)、頭孢呋辛酯片(0.125g)、碳酸氫鈉片(0.5g)、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mg)、鹽酸克林霉素膠囊(0.15
五、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總體進展
GBI源數據庫顯示,截至2019年7月29日,CDE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累計受理數量已達1324件,涉及385家企業的302個品種。目前已有298個產品法規通過或被視為通過了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其中,2個產品通過了9家企業;一項產品規格已通過8家企業;兩項產品規格已通過六家企業;三種產品規格經過五家企業;八種產品經過四家企業;9個產品通過了3家企業;24項產品規格已通過2家企業;有一家企業通過了38項產品規范(詳見下表)。
六、CDE受理仿制藥一致性評價變化趨勢
據GBI源數據庫【藥品申報統計】工具統計,2019年7月,CDE新受理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申請107件(數據統計截至7月29日),較6月增長近110%。這也是自2019年1月以來,單月受理案件數量首次突破三位數。猜想與7月中旬國家醫保局在業內流傳的4個7藥品收擴的消息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