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版”醫改方案公布 十項重點工作看點解讀
2023-02-18
責任編輯:未填
瀏覽數:25
恩都醫藥招商網
生意社3月17日訊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事關千家萬戶幸福,是重大社會民生問題。上海醫改《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等兩個文件的制定從理念到政策措施既基于國家要求,又高于國家要求。在堅持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宗旨上,遵循醫藥衛生發展規律,同時考慮上海作為我國特大型城市所面臨的老齡化、城市化、多元化等實際情況。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艱巨而長期的任務,需要分階段有重點地推進。《近期重點實施方案》立足當前、突出重點,按照國家確定的近期五項重點工作和上海市實際情況,明確了上海市2011年-2012年的十項重點工作,力求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為逐步實現改革長遠目標奠定基礎。 重點一:人人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上海市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國家21項的基礎上再增加21項,共42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國家9個項目的基礎上增加3項,即增加新生兒疾病篩查、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60歲以上老人接種肺炎疫苗三個項目。2011年起按常住人口標準,各區縣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應高于50元。實施第三輪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體系。 【看點】方案打破戶籍限制,強調“常住人口”——上海醫改的目標受益人群,是包含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在內的“所有居民”。加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全民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婦幼衛生、學校衛生、公共衛生應急保障、食品安全保障、職業病綜合防治等工作。 重點二: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覆蓋 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新農合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職工年平均工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以上。職工醫保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從7萬元提高到28萬元。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住院費用平均報銷比例達到70%左右。 【看點】完善醫療救助制度,調整醫療救助的低收入標準,取消低收入家庭的醫療救助病種限制,在關注“收入型”貧困的基礎上,制定因病致貧“支出型”貧困人群的醫療救助政策,保障“重大病”。 重點三:貫徹實施基本藥物制度 基層醫療機構配備307種國家基本藥物和上海市增補的381種藥品,全部實行零差率銷售。將基本藥物全部納入上海市各類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提高報銷比例。對藥品實行單一貨源承諾、量價掛鉤的集中招標采購辦法,降低基本藥物價格。 【看點】藥品供應保障體系與上海力推“保障基本醫療”相符。在突出基本藥物安全有效、公平可及的基礎上,一個亮點是建立政府主導、全市統一的藥品招標采購平臺,降低藥價。與之配套的還有完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制度、藥品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 重點四:完善醫療服務體系 實施郊區三級醫院“5+3+1”項目,健全社區基層醫療服務網絡,打造“1560”就醫圈,即居民步行15分鐘可到達最近的醫療機構,它包括三級醫院、社區衛生中心、街道衛生服務站、城郊鄉村衛生所等;通過公共交通工具1小時可到達三級醫院。以存量調整為主、適度補充增量、調動社會資源,加強老年護理機構、康復機構、精神衛生機構建設,選擇部分三級醫院和區縣,開展區域醫療聯合體試點等。 【看點】上海市郊區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尤為突出的是,近年來上海市一些新功能區、新城鎮和市屬基地建設速度加快,而醫療機構的配套建設相對滯后,人口導入區醫療資源急需充實和完善。打造“1560”就醫圈,讓郊區居民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而醫療聯合體的試點為建立分級就診制度奠定了基礎。 重點五:深化社區衛生綜合改革 轉變社區衛生服務模式,探索建立家庭醫生制度,家庭醫生負責對一定數量的人群開展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2011年先在10個區開展試點。進一步落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收支兩條線管理、醫保總額預付、績效考核等措施,強化政府主導,突顯公益公平,建立更加科學的運行機制。
- 閱讀上文 >>
暫無
- 閱讀下文 >>
處方被限 中藥生機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