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股遭遇“多事之春” 醫藥行業該反思了
2023-02-18
責任編輯:未填
瀏覽數:23
恩都醫藥招商網
生意社3月1日訊 2011年的春天,對于醫藥股而言,可謂“多事之春”。 受上年末高估值和行業政策面的影響,近兩個月醫藥板塊下跌24%。同時,市場認為2月份個股將會繼續分化,但對于優質醫藥股,已跌出了全年30%的收益空間。 不僅如此,接二連三的藥品質量、不良反應、商業賄賂等問題,再次拷問著上市藥企的社會責任、社會公德與誠信,也使上市藥企自己把自己推上了“火山口”。 1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告文件稱,因近期監測和研究數據表明含有右丙氧芬的藥品制劑存在嚴重的心臟毒副作用,且過量服用會危及生命,國家藥監局決定將含有右丙氧芬的藥品逐步撤出我國市場。 在國家食藥監局公布了含右丙氧芬的醫藥公司名單,包括恒瑞醫藥、國藥集團子公司國瑞藥業及東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廠。而恒瑞醫藥旗下涉及產品,為抗癌藥物“達寧”。 2月12日,有媒體報道說,康芝藥業“瑞芝清已致多起嚴重不良反應”。 2月15日,上海市衛生局新聞中心欄目發布了“3家藥械供應商兩年內在滬被停入市”的消息,稱兩年內,上海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不得購入包括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三家企業生產、經營的藥品、醫用設備和醫用耗材。 隨后,上述三家企業均作出回應。 令人遺憾的是,他們的回應均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發公告先穩住自己的股價,對問題輕描淡寫,對外界的質疑或搪塞或置之不理,甚至推卸責任。 2月18日,恒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產生的抗癌藥物‘達寧’將立即停止生產并召回”,并對媒體表示,“雖然在藥品召回的過程中恒瑞將支付一定的物流費用,但由于這類藥品的全年銷售額不高,因此對公司的正常盈利基本不會產生影響”。 康芝藥業則發布公告稱,媒體虛假報道,并將競爭公司告上海南省工商局。 2月18日麗珠集團發布公告稱,麗珠試劑為公司控股51%股權的子公司,試劑在上海地區的銷售收入為853.01萬元,占麗珠試劑當期營業收入5.45%,占公司2010年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的0.43%。隨后企業相關人員對外稱,“(商業賄賂)事件是個別業務員的行為”。 顯然,這種極力推脫責任、輕描淡寫的行事方式與方法更加激起義憤,這也恰恰暴露出行業及企業背后的諸多馬腳與“不良歷史”。 恒瑞醫藥在2009年及2010年曾兩次陷入“質量門”事件,但卻在事件發生半年后才發布澄清公告。 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一次新聞發布會表示,從目前的不良反應監測看,尼美舒利未出現異常情況。至此,康芝藥業事件才算草草收場。 而麗珠集團最近幾年也是一直紛擾不斷:2006年旗下專利產品因涉嫌侵權法國賽諾菲安萬特而陷入“專利門”,去年3月因旗下注射液被藥檢部門通報審查身陷“質量門”。 因為掩蓋一個事件,反而讓社會公眾揪出其背后更多的“原罪”,似乎是他們共同的痛楚。 然而,這些行為已嚴重危害了社會公眾、阻礙了行業發展,影響了資本市場。 同樣面對危機,10年前中美史克天津公司的“PPA事件”中,人們不會忘記該企業那種“堅決支持中國政府主管部門的決定,視消費者利益為上,視中國人民健康為上”的堅定態度。 故此,勇于承擔責任、不辯解、不爭論、不推卸責任、不指責別人、不鳴冤叫屈,在事件發生后,對受害者和整個社會有一個道德承諾,盡到一個社會組織、公眾企業的社會道德義務,才應該是醫藥行業反思后的力行方向。 對整個醫藥行業而言,是該反思如何建立社會信任體系、社會公德、社會責任的時候了。(作者:李國鵬)
- 閱讀上文 >>
暫無
- 閱讀下文 >>
處方被限 中藥生機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