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展覽會暨會議在香港舉行。與會業界人士認為,中藥要走向現代化及國際化,必須先打通中醫藥語言,讓人易于明白。因此,中藥現代化及國際化的關鍵在于促進中醫藥理論的研究和應用,以配合國際標準,讓中藥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參與這次會議的內地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閆希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公眾健康處在關鍵時刻,疾病譜正在改變。以往,重點放在感染性的疾病上,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這些疾病是由生活方式和習慣帶來的系統性疾病。閆希軍表示,中藥沒有中醫的理論支持,無法有效發揮作用。但是,大數據技術在中醫的頭腦里,可以將中醫藥理論變得更加通俗易懂,讓更多人能夠理解中藥。
閆希軍表示,當務之急是要將中醫藥理論的語言障礙打通,使中醫藥語言通俗化,讓大家都能讀懂。同時,中藥應符合中醫理論體系和西醫法規標準,成為有效的醫療工具,并具有傳統中醫的人文性、應用性和經濟性。
香港中醫藥發展和了解的深度和內涵不如內地,但其商業模式和科研方法等與西方接近,可成為中藥現代化及國際化的橋梁。香港廠商會檢定中心業務拓展部助理經理杜志楷表示,目前內地中藥銷售商主要面向內地消費者,他們在中藥材檢測方面著重于符合內地標準,以致有關標準未能與國際完全接軌,成為中藥走向國際市場的阻力。
杜志楷指出,香港的中藥材檢定標準比內地高,香港采用的“香港中藥材標準”較內地的《藥典》嚴格,更能符合國際市場要求。而他觀察到近年越來越多內地中藥生產商到香港進行檢測驗證,以取得更高的認受性,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心。
余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