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國務院取消了造血干細胞移植、基因芯片診斷、免疫細胞治療等第三類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準入審批,這意味著相關市場的進一步激活是不可避免的。這一決定也意味著,海翔藥業、海南海藥、北陸藥業、達安基因、新開源等A股上市公司將被重新激發市場熱情。這些上市公司不僅被籠統劃分到醫藥板塊,而且還有一個悄然興起的題材概念——精準醫療。根據西南證券的預測,今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590億美元,未來5年市場增速將達到22%,是醫藥行業增速的4倍以上。
中國精準醫療沒有輸在起跑線上。與化學制藥相比,精準醫療具有更高的起點,并且與國際領先水平差距較小。在這方面,中國的精準醫療沒有輸在起跑線上,與全球領先水平差距較小。然而,基因測序等市場前景廣闊,可以用于腫瘤篩查、產前篩查等,臨床需求性很高。據悉,在基因測序、診斷試劑方面,包括達安基因、迪安診斷、紫鑫藥業、千山藥機等都頗受資本市場關注。此外,細胞治療領域也吸引了北陸藥業、中源協和、國際醫學等企業。干細胞技術領域也有開元投資、長春高新、天壇生物等公司布局。人工醫用材料方面,海南海藥、冠昊生物、吉林敖東等A股上市公司也都在推進相關業務。
精準醫療的認知門檻較高,不少概念看似“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