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每年感染梅毒的人數(shù)高達6000人,但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梅毒的首選藥物,導致醫(yī)療所缺藥品面臨斷貨危機。據(jù)報道,因境外藥廠不再生產(chǎn),Retarpen(利達平注射劑)等藥品已面臨斷貨危機。臺灣《聯(lián)合報》指出,衛(wèi)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和健保局最近緊急協(xié)調,改由其他藥廠以項目方式進口相同成分的注射用藥,但價格卻是Retarpen的10倍,且需待檢驗后才能送到各醫(yī)院,需再等1、2個月。部分梅毒患者合并藥癮,恐衍生防疫缺口。
臺北市書田泌尿科診所副院長蔡培斌指出,Retarpen的成分是盤尼西林G,雖是老藥,但它能有效抑制梅毒螺旋菌,且屬長效型針劑,可治療任何期別的梅毒。病患每月只需在門診打一劑即可,迄今沒有其他替代藥物可完全取代。然而,近期許多醫(yī)療院所卻面臨Retarpen缺貨困境,新光醫(yī)院藥劑部主任王春玉指出,進口該藥的代理商通知,原廠將不再生產(chǎn)Retarpen。她說,雖然治療梅毒可改用四環(huán)霉素類的抗生素,但需要住院,接受點滴靜脈注射,不僅不便,而且不適用于懷孕婦女。
衛(wèi)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為解決藥品短缺問題,得知輝瑞藥廠雖擁有盤尼西林G同成分不同制劑的許可證,但沒有現(xiàn)貨可供應,而且尚未列入健保給付品項,只好采項目進口,看能否盡速緩解危機。健保局官員表示,Retarpen的健保價只有97元新臺幣,而項目進口的另一種同成分用藥的健保價為800元,兩者價差達10倍,但在目前治療用藥短缺情形下,是不得已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