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前夕,針對多動癥孩子備考以及暑期生活等相關問題,好大夫在線網站聯合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神經學組,邀請來自北大婦產兒童醫院小兒神經內科秦炯主任、韓穎醫生等多位專家開設專場講座,現場解答家長疑問。專家提醒多動癥患兒家長,不需要刻意避諱多動癥話題,但不要以“你是多動癥,你就應該……”這樣的口氣呵斥孩子,必要時可“約法三章”幫孩子安全度過暑假。
多動癥難以預防,須早發現早治療。據北大婦產兒童醫院小兒神經內科秦炯主任介紹,多動癥病因復雜多樣且仍不能明確,目前被認為很大可能是腦發育方面缺陷造成的,比如腦容積較常人要小、腦內多巴胺失衡、紊亂,也有說法是剖腹產的孩子和曾受過環境污染(鉛中毒)的母體生育出的孩子多動癥發病率高,但這些都是危險因素而不是多動癥的致病因素。多動癥發病率為5%到10%,男孩是女孩的2到3倍,女孩的癥狀比較隱匿,誤診的較多。
秦炯主任提醒父母,一旦察覺孩子有某些多動癥“信號”就該充分重視,學校老師也應及時和家長溝通幫助多動癥患兒盡早治療。多動癥孩子最佳治療時間為六、七歲,秦主任認為如果能發現得更早當然更好,但由于目前獲批治療多動癥的合法藥物是適用于六、七歲孩子,所以藥物治療還須適齡。這一階段,家長要以教育和行為訓練為主,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注重行為治療。
北大婦產兒童醫院小兒神經內科韓穎醫生提醒說,暑期期間,家長與孩子會朝夕相處兩個月,父母尤其應注意與孩子的溝通,當給予孩子指令時,要多和孩子面對面地看著他們的眼睛清晰地說話,確保孩子的全部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如果孩子有不妥之處,要婉轉地予以批評,必要時還可與孩子“約法三章”,避免爭執不下。
無醫生指導停藥,行為療效恐降低。如秦炯主任所說多動癥常用的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行為治療等,從國內外的診療指南或專家共識來看,藥物治療的效果最好。藥物能增加神經細胞間隙內神經遞質的有效濃度,保證大腦對行為的有效控制,從根本上達到減少多動和沖動、集中注意的目的。對于一些患兒家長對“興奮性藥物”的擔憂,韓穎醫生表示,盡管在治療初期可能會導致孩子食欲下降,但不會顯著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臨床證據顯示在21個月治療期內,興奮性藥物對身高和體重的影響分別只有0.23cm和1.23kg。并且,在臨床治療劑量下,興奮性藥物不僅不會導致成癮,反而對孩子將來產生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有著很好的抑制作用。很多家長認為假期多動癥患兒“不會在學校調皮搗蛋”“可以停藥”,對此,專家認為假期孩子學業相對輕松,心情更加舒暢,其實是鞏固治療的最佳時間,不在醫生指導下的停藥可能導致癥狀反復及行為的消退,特別是在接受行為治療的多動癥患兒,藥物治療是行為治療的基礎,停藥會降低行為治療的有效性。
另據秦炯主任介紹,多動癥患兒接受藥物治療的有效率在80%以上,有20%的人需要終身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