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慢性腎臟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這一現象值得關注。據上海市醫學會腎臟病分主任委員倪兆慧教授介紹,我國成年人群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為10.8%,約有1.2億患者。同時,慢性腎臟病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隨著繼發性腎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紅斑狼瘡等發病率的提高,中國慢性腎病發病率與死亡率逐年上升。
慢性腎臟病是一種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的疾病,它影響人類健康,消耗大量衛生資源。許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狼瘡性腎炎等,都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已在中國迅速成為引起尿毒癥的第二和第三位的病因,痛風患者和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成為患腎病的“危險人群”。
然而,許多患者對慢性腎臟病缺乏足夠的認知,導致早期發現和治療不足。這導致許多患者最終發展成為尿毒癥,需要透析或腎移植來維持生命。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都帶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
此外,專家指出,在中小城市或邊遠地區,慢性腎臟病患者發病時已經處于尿毒癥階段。為降低尿毒癥風險,有必要關注兒童時期存在的腎病高危因素,早期干預預防干預降低尿毒癥風險。
為提高人們對慢性腎臟病的認識,提高公眾的健康素養,上海市醫學會腎臟病分會在今年10日起,組織各大醫院腎臟內科醫護人員,深入學校、社區以及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為期一周的大型科普系列活動。這些活動包括健康知識講座、義診咨詢、健康宣教手冊的制作和發放等,旨在幫助更多兒童,尤其是家庭,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學地防病治病。
總之,慢性腎臟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這一現象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通過開展科普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慢性腎臟病的認識,增強人們的健康素養,從而降低患病風險,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