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專注于表觀遺傳學藥物開發的OnKure Inc.成功完成了A輪超700萬美元的融資,由德聯資本領投,龍磐資本、原有投資者和公司管理團隊共同參與。OnKure的創始人Anthony D. Piscopio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現有產品線的研發,包括推進臨床前試驗并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交新藥臨床研究申請。
OnKure成立于2011年,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別獲得了兩輪融資。該公司專注于開發HDAC(組蛋白去乙酰化酶)靶點抑制劑,并采用中、美兩地運營模式。主要研發平臺設在美國。Anthony解釋說,美國具有全球最完善和先進的醫藥生態體系,通過與中國運營協同,可以用全球創新的產品來撬動中國市場。同時,中國已經擁有比較完善的CRO(臨床試驗注冊機構)和臨床體系,人力成本相對低廉,因此這種運營模式可以保持公司研發產品的創新能力,同時也可以最大化地降低成本。
OnKure創始團隊實力雄厚。Anthony從事藥物研究超過20年,曾擔任輝瑞公司資深研究科學家長達4年。在創立OnKure之前,他聯合創始了三家醫藥相關公司。劉學東教授是聯合創始人,現為科羅拉多大學腫瘤生物學終身教授,擁有豐富的分子生物學經驗,為團隊注入強心劑。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國家癌癥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郝捷院士表示,自1973年以來,惡性腫瘤死亡率逐年上升。
OnKure開發了核心產品表觀遺傳學藥物OKI-179,它是一種選擇性的HDAC靶點抑制劑。根據目前的數據和研究進展,OKI-179可以調節免疫系統,這類靶點的優點在于成藥性問題不大,成藥性風險小。隨著表觀遺傳學研究的深入,OKI-179作為可口服給藥的選擇性HDAC抑制劑,其產品未來有望在更多應用場景中展現價值。
OnKure公司致力于研發針對實體腫瘤的抑制劑。這不僅對OnKure本身具有重要意義,還對制藥行業具有重大影響。Anthony表示,OnKure計劃在2018年中或下半年向FDA和CFDA提交臨床試驗申請,未來會保留腫瘤的適應癥,通過加強合作去開發新的適應癥。
OnKure的產品最終不只有上市一條路,但由于港股上市制度的改革,公司對生物制藥企業在香港IPO的大環境充滿信心。未來不排除會向這一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