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探索了一種名為“山西模式”的醫患糾紛調解方法,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截至今年11月,該省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已經調處了3425起醫療糾紛,其中3117起得到了妥善處理,成功率達到了91%。與5年前相比,因醫療糾紛引發的惡性事件下降了六成。
近期,由中央綜治辦、衛生部、公安部、司法部、中國保監會五部委聯合在江西舉行了一次全國醫患糾紛調處工作經驗交流會。中國衛生部副部長張茅在交流會上提出了第三方調解平臺下一步要爭取當地政府經費支持,完善投訴管理、應急處置、調處理賠以及醫療救助機制,以真正發揮“第三方”的優勢,將醫療糾紛處理在萌芽狀態。
自2010年開始,中國開始嘗試引入第三方機制,即由法律、醫學專家及人民調解員組成專家團隊,免費接受民眾咨詢,并受理、調解醫療糾紛。在上述交流會上,來自中國多個城市的醫患糾紛調處組織互相交流經驗,其中“山西模式”引發熱議。
山西省醫調委成立于2006年,此后逐年在各市、縣建立分支機構,并進行垂直管理。山西省醫調委主任韓學軍介紹說,“這是山西首創的管理模式,真正將調處工作延伸至底層,將醫療糾紛處理在基層,調解效率顯著提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