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最早試點推行取消公立醫院事業編制改革的城市,深圳在編制人事制度方面的探索一直備受關注。在2022年2月13日,據“南方號”廣東衛生信息報道,深圳市以6家新建市屬醫院為試點單位,推動編制人事薪酬制度綜合改革,已經“完善覆蓋全體員工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實現醫務人員同崗同薪同待遇”。具體體現為兩方面:
政府方面,取消“編制”概念和身份管理,明確每家醫院的功能定位和工作任務,不再按人定補,而是根據醫院的基本醫療服務數量、手術難度、病床周轉率、轉診量、科研水平、滿意度及行政崗位與醫療醫護崗位比等指標采取“以事定費”的方式,并根據考評結果進行動態補償,對醫院落實功能定位和完成工作任務的成本進行合理補償。
醫院方面,根據業務需求和事業發展需要,自主設置工作崗位、自主招聘人員,解決業務需求和人員配置不匹配問題。同時,根據工作崗位特點和員工的實際工作績效核定其薪酬,構建崗位管理和全員聘用制度,合理拉開醫藥護技管等各類人員之間的薪酬差距。
深圳市衛健委體改處(醫改辦)處長李創向《看醫界》介紹,深圳市將在今年出臺公立醫院人事薪酬改革方案,全面推廣6家新建醫院的改革經驗。醫生是醫療服務中的核心資源,但長期以來,公立醫院醫生“單位人”的身份,成為了醫生自由流動的重大障礙,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醫療人才資源的不平衡。
中歐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就表示:事業編制一方面限制了用人單位對人力資源數量和收入水平的擴張,另一方面特保證了人力就業的穩定性和退休后的待遇。對此,試點改革初期,深圳市衛健委主任羅樂宣就曾指出,取消編制后的市屬醫院,新增了職業年金,通過年金機制保障醫務人員的待遇。李創也進一步向《看醫界》表示,改革方案將保障總體退休待遇不會低。
有業內人士表示,作為“單位人”的醫生價值往往只能通過以藥養醫、紅包等灰色收入實現。伴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