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計生委網站8日發布了《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2016-2020年)》,對1994年發布的《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進行了修訂。新指導原則的出臺,標志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此次修訂的指導原則強調了規劃總量和結構的重要性,取消了社會辦醫療機構數量和地點的限制。這將為民辦醫療企業帶來重大政策利好,進一步推動民營醫療的發展。
同時,醫療機構設置“十三五”規劃還提出了規范引導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加強信息化建設、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分級診療就醫格局等要求。到2020年,我國社會辦醫院將達到1.5萬個,這將大大增加民營醫療的市場份額。
在此背景下,國務院曾發文促進社會辦醫,并在融資渠道、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將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中泰證券指出,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推進是降低藥占比、體現醫療價值的必經之路,以服務占優、機制靈活的民營機構有望獲得更快發展。
預計到2017年,民營醫院床位數將超過133萬張,診療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此外,通策醫療將在“旗艦中心醫院+分院”模式下繼續拓展口腔醫院業務;三星醫療旗下的浙江大學明州醫院是浙江省最大的民營醫院;而澳洋科技則公告擬定增投向醫院建設等項目。
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的修訂,將為民營醫療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在政策推動下,民營醫療有望迎來爆發增長,并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推進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