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饅頭、面條等是我國餐桌上的主要食品,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這些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可能含有鋁食品添加劑,長期食用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傷害,尤其是對兒童生長發育和智力發育產生嚴重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衛生計生委等五個部門在7月1日規定,從7月1日起,禁止在饅頭、發糕等面制品中添加含鋁膨松劑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也就是俗稱的明礬。
這項規定對于大型、規模化企業來說并不難實現,只要政府監管部門按照相關規定積極履行監管責任,加強監督,嚴格執法,嚴肅問責,就可以有效防止這類企業使用明礬。然而,對于那些個體商家、家庭作坊和街頭小販,卻很難進行食品安全檢查,因為他們的生產方式往往是散兵游勇式的經營方式,難以受到監管。
這些家庭作坊和個體商戶通常在街頭售賣油條、饅頭等食品,執法部門只要抽檢部分商品,就能知道這些食品中是否添加了明礬。根據抽檢結果,執法部門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違規者進行處罰。關鍵在于執法部門是否真的想管,是否真的動真格地去管。
如果沒有職能部門的盡職盡責,嚴格監管,那么再全面、再嚴厲的規定和禁令,也只能流于形式,淪為空談。然而,對于家庭作坊和個體商戶的監管仍然需要繼續努力,以保障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