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新農合“先住院后付費”服務模式在山西太原啟動。記者從啟動儀式上獲悉,從2012年8月1日起,太原市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先住院后付費”模式,該政策將使105萬參合農民受惠。
農民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為方便農民就醫,22日,太原市啟動新農合“先住院后付費”服務模式,即太原十縣(市、區)參加新農合、符合直補報銷病種的患者,在市、縣、鄉三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無需交納住院押金。
“這一措施將讓急危重癥、貧困患者得到及時救治,真正體現尊重生命和衛生事業公益性原則,也有利于緩解醫患矛盾。”太原市衛生局局長郝寶清稱。
根據規定,住院患者出院時,醫院會即時報銷新農合補償部分,患者結清個人應承擔費用即可;對于農村低保戶、特困患者,在出具相關貧困證明后可延期或分期付款。
而未按期還款,或惡意拖欠費用的患者,定點醫療機構可申請凍結其新農合系統信息賬戶,暫停新農合待遇;也可根據合同約定,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
太原市衛生局要求各地在2012年7月份制定具體實施方案,8月1日全面啟動,并于年底總結運行期間的成效和問題。
“新農合‘先住院后付費’是一項全新探索,如此大范圍實行,全國尚無先例,也無成功經驗借鑒。”太原市紀委書記弓躍分析,實施后必然會遇到各種問題,如住院人數上升,新農合基金運行風險增大,出現賴賬、逃帳現象等等。
“我們要嚴格醫療服務行為監管,確保新農合基金安全平穩運行,同時切實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范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