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3/研發NEWS】西雅圖遺傳,白血病新藥SGN-CD33A,爆重大安全隱患;發現了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新的關鍵蛋白質;微流控芯片有望成為開發抗寄生蟲的新工具。科學家已經成功開發了一個3D人體關節模型。
我們關注醫藥研發的最新動態,為R&D人員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參考。(點擊標題,可閱讀原文)
Seattle Genetics白血病新藥SGN-CD33A爆重大安全隱患
對于西雅圖遺傳來說,面對即將到來的2017年有點困難。原因是公司早期研發階段的白血病藥物vadastuximab talirine (SGN-CD33A)在早期臨床研究中爆發重大安全隱患。4名患者在臨床研究中意外死亡。這一結果也導致該公司股價遭受重挫,跌幅高達15%。為此,FDA宣布暫停兩項關于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治療的臨床1/2期研究。此外,另外兩項臨床I期研究也部分暫停(不能招募新受試者,現有受試者可以繼續研究)。
新研究發現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關鍵蛋白
最近發表在《PNAS》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了一種關鍵蛋白質,它可能有助于開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藥物,并在包括帕金森病、亨廷頓舞蹈病、阿爾茨海默病和肌萎縮側索硬化(ALS)在內的一系列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Gladstone Institute的Steven Finkbeiner博士領導的團隊發現,Nrf2蛋白可以維持這些致病蛋白的正常結構,從而防止細胞死亡。
新研究認為紫色光能抑制近視
日本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紫光可以抑制近視。考慮到室內通常缺乏紫光,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開發預防和治療近視的新方法。來自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和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國際學術期刊《EBioMedicine》上報告說,全世界近視人口正在增加。有研究指出,戶外環境有助于抑制近視,但具體機制尚不清楚。該校醫學系的研究人員注意到,波長在360到400納米之間的紫色光在室外環境中很豐富,但在室內環境中很少。
科學家成功開發出3D人類關節模型
日前,來自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的交互式3D人體關節模型,該模型可以幫助研究人員闡明人類常見疾病的成因以及疾病如何隨時間變化。研究人員通過收集人類、靈長類動物、恐龍和早期人類骨骼的128次CT掃描,創建了這種新的3D計算機模型。
自然發生的腫瘤耐藥機制可能成為治療靶點
蛋白酶體抑制劑治療癌癥的能力非常有限,因為癌細胞對這些藥物產生了耐藥性。然而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懷特黑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這種耐藥性背后的機制。它自然發生在許多不同類型的癌癥中,這些癌癥可能容易受到刺激自然細胞死亡過程的藥物的影響。
微流控芯片有望成為抗寄生蠕蟲藥物開發新工具
美國俄勒岡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報告稱,通過微流控芯片讀取寄生蠕蟲的電生理信號,可以篩選潛在的抗寄生蠕蟲化合物,這為加快抗寄生蠕蟲新藥的研究帶來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