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網發布《關于取消部分藥品中標掛網資格的通知》,15家藥企主動廢標。
自2015年6月發布第一批以來,截至目前,甘肅已累計到17批廢標名單,共有164個藥品主動放棄甘肅市場。這也是今年第四次發布廢標目錄。本批次有15家企業24個品種,因國外廠家停產、生產線改造、成本上升等原因無法保證正常供應,故申請書面申請拒絕中標。
2017年甘肅整體垃圾達標情況:
(圖表制作:賽博藍)
藥企為什么主動廢標?
筆者發現甘肅的廢標頻率真的很高。兩年時間,公布了17批廢標,甘肅市場廢棄藥品數千個。放眼全國,很多省份如福建、浙江、山西、四川等。見過藥企主動廢標或取消聯網的案例。
很難中標。為什么企業要忍痛廢標?這似乎不合理。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主要跟藥價有關。
“骨折”價,不能承受之痛
雖然我們對投標降價有心理準備,但慘烈程度還是超出了行業承受能力。尤其是在議價過程中,從10%、70%、50%到10%,有專家提出價格低得可怕,很多藥企為了保市場,選擇接受痛苦的“破格價”。
因為藥品價格無效,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藥價太低。
部分藥品中標價過低,產品利潤很小甚至入不敷出。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藥企寧愿放棄市場。
據知情人透露,近年來,一些化學藥品的原料和中成藥的中藥材價格翻了好幾倍。有的原料藥國內只有一兩家企業生產,價格從每噸一兩萬飆升到近百萬。
也有藥企表示,自己的產品價格太低,中標后一直沒有生產過。
第二種情況,競品太多。
此前,有藥企招標經理對媒體表示,之所以選擇主動廢標,是因為競品太多,沒有銷量。看到競爭激烈,銷量小,公司決定停產。
第三種情況,價格聯動。
藥企招標人表示,在價格聯動下,部分品種為了避免價格聯動影響其他省份的中標價格,選擇放棄某個市場是正常的。
目前正處于招標季,同時出現“致命”的價格聯動。很多藥企會從維護價格的整體考慮出發,放棄低價的市場,丟車保帥,顧全大局。
無法正常供應
除了投標價格低,無法正常供貨,藥企付出的代價更大。
在此之前,已有多個省份對不能正常供貨的藥企進行處罰。輕者廢標,取消投標資格,扣除履約保證金,或列入不良記錄,取消該企業所擁有產品在全省的投標資格。甚至被踢出省內市場兩年。
此前,浙江曾因藥品配送率不達標約談藥企。受訪藥企涉及的品種,低價藥和兒童藥占大多數。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藥企冒著被踢出浙江市場兩年的風險,不盡力保證發貨率。
業內人士都知道,原材料成本上漲、生產線改造、環保整改等原因都可能導致廠家停產,所以不能按合同正常供貨就成了不可預知的情況。有時候,為了將損失降到最低,許多制藥公司也選擇v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