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賽柏藍了解到的最新消息,在23日召開的國務院醫改辦座談會上,相關部門就整頓省級藥品招標平臺征求意見,預計藥品集采將有較大變革。其中,藥品招投標唯低價是取被點名。
無獨有偶,1月27日,北京同仁堂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振坤也表達了類似意見。看來唯低價是取確實是不少醫藥人心中的痛!
1月27日,北京同仁堂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振坤向媒體透露,目前,醫保藥品目錄在增加藥品種類時存在“唯價格論”的現象,很多高成本優質藥、品牌企業生產藥品都很難進入其中。
▍反對唯低價是取
有媒體評論稱在我國藥品市場上,由于沒有公開的確鑿數據,哪怕一些行業內的專家也難厘清藥價究竟有多少水分,藥價一直是行業外人士不甚了了的灰色地帶。
一面,藥價對于很多人是灰色地帶,另一面,針對藥品,又常常唯價格是取。藥品真實價格不明了,又唯價格是取,這其中爭議頗多。
高振坤在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小組會召開期間,向媒體建議,醫保目錄在更新過程中應增加更多價格檔的藥品供患者選擇,高價優質藥可以采取部分醫保報銷的形式納入醫保范圍。
此外,高振坤還稱“隨著新醫改加速推進,除了醫保目錄更新外,目前在藥品陽光招標采購中也出現了過于追求低價的情況,影響了患者對于藥品的選擇。”
其實在人大會議期間提及反對藥品唯價格論并不是首次,此前不少業內專家都發表過類似意見。
“現在主流媒體還在講藥價虛高,我覺得這個不能籠統地而論,要充分調研有哪類高哪類低。”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如是說。
張伯禮在提案中提到,藥品集中采購必須規范,不能唯低是中,他建議加緊制訂藥品價格的形成機制及辦法,開展第三方監控。
葵花藥業董事長關彥斌也認為,必須在政策導向上去扶持民族醫藥工業的發展,如果對所有的藥物都用價格尺度去招標去限制,就鮮有企業冒風險搞創新。
關彥斌認為,唯價格論的招標制度對民族工業有害,應該做徹底的改正。而市場化的手段是破除醫療領域腐敗唯一的手段。
華北制藥集團在提案中建議藥物價格制定應在社會平均成本基礎上,綜合考慮經濟周期性波動造成的成本變化、通脹等因素,確保企業的期間費用率不低于30%,銷售利潤率不低于15%。
東盛集團董事張斌也表示,藥品唯低價是取的做法只考慮了藥品的原材料成本,置研發及創新成本于不顧,這種做法無益于藥品價格的改革,還有可能引發經典配藥的短缺。
▍藥價虛高要擠水分
藥價虛高的抱怨不僅僅來自于行業外人士,不少業內人士也認為藥價水分過大,有擠出空間。
在賽柏藍1月27日出席的首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健康產業發展高端論壇上,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寶峰就舉例說,作為研究人員,研究新藥的目的,都是想著造福人類。可是,他的一個成本不過3元的研究成果,在成功轉化之后廠家定價598元,對此,他也頗感無奈。
站在廠家的角度上,他們往往認為一個藥品需要漫長的研發周期,高定價才能順利挽回成本。
在此前的全國“兩會”上,廣西花紅藥業董事長韋飛燕就曾聲稱九成藥品都有降價空間,價格砍掉一半毫無問題。
▍擠不擠水分重點看什么藥
一派,反對唯低價是取,一派,主張藥價虛高,要擠水分。表面看來,兩派意見幾乎是矛盾的。但是通過參考北京市衛計委陽光采購的做法,我們也許能了解個中差異。
北京市衛計委向媒體表示,陽光采購并不意味著所有藥品都降價,北京市陽光采購的具體做法是將藥品分成3類確定價格。
對市場供應充足、競爭充分的常用藥品,將動態聯動全國各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價格,進一步降低藥品虛高價格,引導北京同種藥品價格始終處于全國較低水平。
對短缺藥品,主要是把確保臨床用藥供應放在第一位,合理提高藥品價格,特別是提高全國性、地域性短缺的藥品價格,能在貨源短缺的情況下有效占有市場購買先機,同時也能促進企業積極生產。
此外,按照國家相關政策,鼓勵企業更多生產和臨床更多使用低價藥品,以達到降低醫療總費用的目的。為避免廉價藥品退市風險,醫療機構參考周邊省市實際供貨價格,隨行就市與生產企業談判形成供貨價格。對于一些優質的品牌中成藥,鑒于原料價格逐年上漲,上調藥品價格。
也就是說藥價虛不虛高,不能一概而論。針對不同藥品的手段也不能一概而論。對于虛高的藥價,該擠的水分,相關部門一定要擠。但是也不唯低價是取,對于“良幣”,市場有需求的短缺藥品等,政策也會有區別的進行價格保護。
綜合來看,針對不同類別藥品,更精細化的招標采購應該是政策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