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7日舉行的2014中國腦卒中大會暨第四屆全國心腦血管病論壇上,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指出,對于心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我國長期應用的生物醫學模式已經走進了死胡同,應該轉向以患者為中心的綜合醫學服務模式。談及綜合醫療服務模式,胡大一特別強調了“五個處方”的重要性。“五個處方”即:藥物處方、運動處方,營養處方、心理處方、戒煙處方。胡大一表示,這些非傳染性疾病不僅僅是生物醫學的問題,還是社會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節奏越來越快,一生面臨著各種壓力,如升學、就業、升職等等,并由此引發了焦慮、抑郁等各種精神心理問題,而這些精神心理問題又將與生物因素互動,產生一些軀體方面的癥狀,促使一個人較年輕時患上心肌梗死,或突然出現意外。胡大一指出,面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僅僅依靠手術或藥物治療,即便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通過5個處方,對其進行綜合干預。讓他們換一種活法,改變其行為,改變其生活方式,最后讓他們敢于享受生活,敢于回歸工作。胡大一最后感慨道:“大家如果不走出生物醫學的怪圈,預防和康復都只會是一些美麗的傳說,美好的夢想,不好實現的傳說。只有理解醫學,顛覆醫學,重塑醫學,才能殺出一條生路。”
胡大一:現代醫學已走進“死胡同”腦卒中相關數據: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計委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副主任王隴德在本屆大會上公布的相關數據,近20多年來,我國腦卒中患病率每年以8.1%速度增加。我國40歲以上人群腦卒中主要危險因素前6位是:吸煙、血脂異常、高血壓、明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以及房顫或瓣膜性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