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國家衛健委獲悉,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向鄉村兩級支援醫務人員9.8萬人,已有95%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
23日,國家衛健委在北京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家衛健委定點扶貧工作以及貧困地區健康促進工作有關情況。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國家衛健委全面推進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解決貧困人口有地方看病的問題。目前,832個貧困縣中,已經實現每個縣都有一家公立醫院,99%以上的鄉鎮和行政村都有一個衛生院和衛生室,其中88%的鄉鎮衛生院和75%的衛生室已經完成標準化建設。
此外,國家衛健委盤活縣域內醫療衛生資源,上下聯通,通過縣聘縣管鄉用和鄉聘村用以及巡診、派駐等方式,解決貧困人口有醫生看病的問題。
截至目前,各地從縣醫院向鄉鎮衛生院派駐4.8萬人,通過鄉聘村用和從鄉鎮衛生院向村衛生室派駐村醫2.4萬人,2.6萬名鄉鎮衛生院醫生定期到村開展巡診,全國累計向鄉村兩級支援醫務人員9.8萬人,已有95%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
在持續深化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工作方面,2019年,1007家城市三級醫院派出6174名醫生,采取組團式支援,加強針對當地疾病譜的專科能力建設;遠程醫療覆蓋832個貧困縣并向鄉鎮衛生院延伸,提升縣級醫院能力,解決貧困人口常見病、多發病在縣域內得到及時救治的問題,貧困人口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以上。
在疾病救治方面,完善貧困人口制度化的分類救治機制,推動健康扶貧工作落實到人、措施精準到病。
對大病患者,按照定臨床路徑、定定點醫院、定單病種費用、定報銷比例、加強責任落實、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的四定兩加強原則,實施大病專項救治,2019年病種擴大到25種,包括兒童所有實體腫瘤、胃癌、結腸癌、終末期腎病、耐多藥結核病、腦卒中等,實現應治盡治。
針對慢病患者,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重點對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等4種慢病實行規范管理。截至目前,已有1500多萬人得到了基本救治和管理服務,覆蓋98%以上的貧困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