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熱點。由于此前基層與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是“一個平臺,兩個辦法”,醫院藥品招標與采購脫節,部分藥品價格虛高不下,藥品回扣、商業賄賂案件頻發等問題仍比較突出,社會各界對此反映強烈,改革和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辦法勢在必行。
此次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印發的《關于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是對公立醫院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的一次重大調整和完善。新政策會給群眾用藥帶來哪些好處?如何保證新機制能夠公平有效地運行?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務院醫改辦相關負責人和有關專家。
讓群眾得到更多用藥實惠
國務院醫改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意見》的實施將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用藥實惠。
這位負責人表示,通過不同的采購方式,促進市場充分競爭,將有效降低藥品虛高的價格。通過規范臨床用藥行為,降低門診和住院次均藥費,可以減少醫保基金和人民群眾藥費支出。
此外,藥品流通領域改革還能夠促進藥品質量安全。這位負責人表示,《意見》明確將GMP認證標準,相關藥品在發達國家(地區)上市準入情況,適宜的劑型、規格、包裝等3項指標作為重要評價指標,鼓勵優先采購達到國際水平的仿制藥,加強藥品質量追蹤和全程質量監管,都將進一步降低藥品采購的安全風險。
他介紹,在保障大多數臨床常見病用藥需求的同時,《意見》強化了短缺藥品監測和預警,對常用低價藥品、婦兒專科、急(搶)救藥品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將更好地滿足群眾基本用藥需求。
要抓住醫院用藥“牛鼻子”
有專家表示,要讓患者感受到改革的效果,核心在最終的使用環節。國家發改委藥品價格評審中心主任盧鳳霞認為,藥品通過集中采購招進醫院,但醫院怎么用,使用的金額、品種比例是什么樣的,都決定了虛高的價格能不能降下來。
國務院醫改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意見》在強化綜合監督管理方面,采取了多項有針對性的措施。對于醫院使用環節,首先是建立處方點評和醫師約談制度,發揮藥師的用藥指導作用,規范醫生處方行為;重點跟蹤、監控輔助用藥、醫院超常使用的藥品;建立健全以基本藥物為重點的臨床用藥綜合評價體系,推進藥品劑型、規格、包裝標準化。此外,將藥品集中采購情況作為醫院及其負責人的重要考核內容,納入目標管理及醫院評審評價工作。對醫院違規網下采購、拖延貨款的,視情節輕重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整改、責令支付違約金、降低等級等處理。涉及商業賄賂等腐敗行為的,依法嚴肅查處。
《意見》提出,要堅持全國統一市場,維護公平競爭環境,反對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同時,要全面推進信息公開,建立有獎舉報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這位負責人表示,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確保藥品采購各環節在陽光下運行。
好政策落實重在“友軍”配合
“藥品集中采購新政策考慮很周全,里面也有很多亮點,但關鍵是怎么落實到位。”中國醫科院醫學信息研究所所長代濤表示,如果公立醫院改革的相關配套政策沒有跟進,藥品集中采購的改革很可能遇到棘手的問題。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李玲教授對此也持相同的觀點。“如果這項改革單兵突擊,沒有‘友軍’配合,根本就落不了地。”她說,在公立醫院補償機制、人員激勵機制改革不到位的情況下,政策設計得再好,也沒辦法落實。
國務院醫改辦相關負責人承認,藥品采購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環節,也是藥品生產流通領域改革的重要內容,同時又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焦點領域。改革現行的采購辦法,必然觸動現有的利益格局,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特別是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寬,有些分類采購政策措施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他表示,藥品集中采購工作涉及多方利益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改革中要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堅持醫保、醫療、醫藥“三醫聯動”,增強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注重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記者 曹政)